眾人不為看景而來,在河邊耽了一會兒,便轉而向南,走馬到西洱河最南端,幾乎快到蒼山腳下,段儉魏道:“此地名為‘舊鋪‘。”又指著河北岸道:“那邊便是龍尾關了。”
江朔見隻是一座小石頭城,此城之小大大出乎江朔的意料之外,他詫異道:“這麼一座小小關城怎麼就能擋住數萬唐軍?”
段儉魏指著龍尾關的一條河道:“前麵所見寬逾數裡的是西洱河,這裡不足五十步的也是西洱河,試想把這麼寬的河水放到這麼窄的地方,其流速如何?”
江朔這才知道這條小河雖然看著細窄,實是河深水急,無法橫渡的天塹。
再往上看去,彆引一條山溪進入西洱河,溪河相交處有一小城,想來便是子河和新築的玉龍關了。龍尾關河玉龍關為西洱河和子河所環繞,背枕險峻的蒼山,確是易守難攻之地,此地距離西洱河寬闊處不足五裡,若不管守軍,自渡河進攻太和城,關中守軍衝出掩殺,便可截斷西洱河歸路,因此是難攻卻不得不攻的關隘。
眾人策馬走近,才發現西洱河南岸的土地像被巨犁翻耕了一遍一般,深溝高壘密如蛛網的交織在一起,這些塹壕令唐軍無法組成軍陣,同時可藏匿小股守軍,騷擾唐軍,這樣唐軍無法發揮軍械的威力,陷入單打獨鬥,南詔人悍勇卻也不輸唐軍。
江朔他們撞見吐蕃騎手是五日前,因為他們能換馬才會到得如此迅速,吐蕃人這段路應該走了十日左右,如此算來南詔大敗唐軍至遲也是十五日前了,地上刀矛甲械隨處可見,戰場猶在,隻是不見一具屍體,江朔在安西沙磧中曾見過不少曝露荒野的白骨,莫說本朝的,連漢時將士的屍骨都時常可見,南詔人打掃戰場的速度也真不慢了。
奇的是西洱河南岸還有人在挖掘,空空兒奇道:“仗都打完了,怎麼還有人在挖壕溝?”
眾人走近了才發現這些人並不是軍兵,多是當地農民百姓,老的老少的少,似乎周圍的鄉民都來了,段儉魏拉著一老翁問道:“老丈,你們在這裡做什麼呢?”
老人歎氣道:“哎,我們在挖墳塚呢……”
段儉魏道:“何人之塚?”
老人答道:“萬人之塚。”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