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把土地給齊國,欺辱涼國,齊國轉手就會分一半給涼國。
可若是給了涼國,那涼國可就舍不得給齊國了啊。
君子在亂世,是難能可貴的,但也是活不長的。
沈長恭又和顏悅色的跟涼國二人笑著交談了幾句,再次重申了兩國的盟友關係,便讓他們回去了。
使者們全都走後,朝堂上一下子吵了起來,有人稱讚蘭陵王妙計分化兩國,有的人則說有失大國雅量。
禦史大夫陳哲說道,
“王爺啊,我們如此欺負齊國,又不履行盟約,隻給三郡,怕是我國在天下的名聲要一落千丈了啊。
日後在外交上,怕是要困難重重啊。”
沈長恭振聲說道,
“國防才是外交的後盾,國力和軍力的強弱,才是外交的底氣,而不是什麼信譽。
以前我們大燕也很重視禮儀,可有人搭理我們嗎?有人尊重我們嗎?
大燕的使臣,出使他國,都要走側門,住客棧,連人家的朝堂都上不去。
大燕的商人,在其他國家,被惡意加扣關稅,勒索敲詐,人人可欺,有人尊重我們嗎?
大燕的百姓,脊梁骨都抬不起來,因為國家太弱。
弱國,才無外交。
本王的那句話,你們所有人都給我牢牢記住。
尊嚴隻在劍鋒之上!真理隻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你強了,彆人才會尊重你,你的傲慢,那都是大國風範!
你弱了,彆人都會欺負你,你的禮貌,那都是軟弱可欺!”
沈長恭的話,振聾發聵。
你強大了,你的禮貌才會受人稱讚,你弱小了,你的禮貌就是個笑話。
人與人之間尚且如此,國與國之間隻會更加赤裸裸。
文武百官皆是受教,史官更是以最嚴肅認真的方式,把這幾句話詳細的寫了下來。
散朝之後,沈長恭便接著去撰寫自己的教材了。
強國不是空話,是要用實際行動來做,來教育和培養更多的人才,那樣才可以。
齊涼二國的使者,各自回各國去了。
來的時候都是一起來的,稱兄道弟喜笑顏開。
走的時候心情各不相同,涼國還算滿意雖說拿到的地盤少了些,但更加穩固了與燕國之間的關係。
而齊國則不同,什麼也沒撈到,還憋了一肚子氣,白白損兵折將,浪費了許多的銀錢。
齊國使者回去後,在朝堂上破口大罵燕國厚顏無恥,背信棄義,甚至給其他國家都傳書,抱怨燕國的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