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端坐在檀木椅上,可此刻,他的目光中卻帶著幾分探究,緊緊地盯著坐在對麵局促不安的王文,緩緩開口“少年郎?你可是有什麼冤屈?”
說話間,他微微眯起眼睛,直抵人心,似乎一定要從王文的神情中,挖掘出他內心深處隱藏的秘密,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聽見陛下這麼說,王文心臟瞬間狂跳起來,臉上一陣燥熱。
他心裡清楚,陛下誤會了他這副緊張模樣的原因。
慌亂之中,他“噌”地一下站起身,雙手在空中急促地揮舞著,嘴裡連珠炮似的說道“沒有,陛下!您弄錯了,我真的沒有什麼冤屈。”
為了讓自己鎮定下來,也為了趕緊轉移話題,王文將手中還沒咬上幾口的綠豆糕一股腦兒地塞進嘴裡,腮幫子被撐得鼓鼓的,模樣有些憨態可掬。
緊接著,他用那粗糙袖口,隨意地擦了擦手上沾著的綠豆糕碎屑,隨後小心翼翼地從懷裡掏出一疊紙張,恭恭敬敬地遞到李承乾麵前。
“陛下!我這人嘴笨,不太會表達,腦子記性也不好,就怕把那些重要的事兒給忘了,所以就提前記了下來。”
王文低著頭,聲音裡帶著一絲緊張,偶爾偷偷抬眼瞄一下李承乾的表情,又迅速低下頭去,像個做錯事的孩子。
李承乾看著王文那張充滿質樸氣息的臉,還有他手中那疊雖略顯粗糙卻被整理得整整齊齊的紙張,心中頓時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欣慰。
眼前少年,一看就是長期在田間勞作的莊稼人,可他竟然也能讀書識字,還懂得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
這看似簡單的舉動,在李承乾看來,卻意義非凡,這無疑是朝廷多年來大力推行掃盲運動成果的有力證明。
掃盲關乎著大唐每一個百姓能否開啟智慧之門,關乎著國家的未來走向,想到這兒,李承乾隻覺得心情格外舒暢,他帶著幾分鄭重,從王文手中接過那疊紙。
紙上的字歪歪扭扭,筆畫或粗或細,有的地方甚至因為用力過猛,紙張都被劃破了,實在稱不上美觀。
但每個字都像是帶著溫度,承載著王文的認真,至少能讓人清晰地讀懂其中的意思。
上麵記錄的都是他來到長安後,親眼目睹的村子裡的種種變化。
比如,村子裡新建了寬敞平坦的石板路,下雨天再也不用擔心道路泥濘難行。
村頭的農田被重新規劃,合理布局,灌溉變得更加便捷高效。
還有熱鬨繁華的集市,王文把這些都詳細地記錄下來,字裡行間都是對家鄉發展的期盼,希望朝廷能夠將大唐所有的村子,都按照長安村子的模式來發展,讓天下百姓都能過上安穩的好日子。
李承乾認真地看了一頁,便抬起頭來,目光落在王文身上,眼中帶著幾分探尋,問道“念過書嗎?”
王文忙不迭地點點頭,臉上浮現出一絲對過往讀書時光的懷念,又夾雜著些許無奈“陛下,我小時候讀過免費的義務教育,那時候在學堂裡,每天都能學到新知識,我可開心了。”
他頓了頓,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淡淡的憂傷,“可我是家中的長子,下麵還有好幾個弟弟妹妹,家裡全靠父母那幾畝薄田維持生計,他們整日在田裡勞作,累得腰都直不起來。”
“所以我隻讀了兩年,要是我一直讀書,家裡根本養不活這麼多人啊。”
聽到王文的話,李承乾微微皺了皺眉頭,接著追問道“朝廷不是對多子女家庭有優待政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