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丹有成之時,李思還在慶幸道途有望。
誰知下一刻清源掌教便讓他在丹元、混元、金丹中選一派轉修。
他既然發了道誓,自然願意精修丹道,但他卻無轉修之法,更無轉修門路。
“真人,不知我該去何處求法,您可能助我前往?”
“路在腳下、道向心求,且去尋吧,你心向何道,何處便是你的求法之地。
至於助行之法卻是沒有,求道之路終要自立獨行,如何會有助行之法。”
清源真人的回複,證實了李思所憂。
他入道以來曾多次思慮此事,卻因真丹未成不知清源之法何時授儘,方不為所困。
如今歡喜丹成又見道途中斷,不由喜落悲生心生惆悵。
但他畢竟是明悟道誓之人,求道之心甚堅,僅憂傷片刻便將目光投向了周元。
“道兄,你福德深厚或能尋到出路,不若你再問問?”
“掌教太抬舉我了,我入道時三位傳法真人便與我講了丹道三法,我曾問其路,真人有賜言。
求道便是求路,說是求、本為證,若想入大道宮,當自己去尋去見,不可求他人之路。”
“掌教不必太過憂慮,我清源道脈既修三寶平衡無缺,便存丹成未儘之勢。
不若先尋幾部道法充盈精氣神三寶,待其進無可進三寶圓滿之時,再求道路不遲。”
周元的勸解並未令李思舒心,反倒換來一番勸告。
“道兄你還年輕,不知人身有限之理,其限為人力有窮、體量有度、神魂有極。
亂修他法自然能儘早觸碰人身之限,但所修之法各有成色。
速求圓滿隻會得盤根錯節之筋骨、厚重不一之雜氣、貌合神離之魂魄。”
“如此海納百川看似功力不淺,實則漏洞百出。
我未褪下秘境之身追隨太祖征戰天下時,曾見過前朝大康的速成之人是何等脆弱。
同力相抗我能輕易斬其首、摧其魂,其中夾雜一些高妙之法的還能與我交戰半刻鐘。
那些雜修多種基礎之法,皆不求圓滿、一旦功成便轉修他法之人,更是脆弱不堪。”
“其中緣由也不複雜,他們更類力大凡夫、我等則如百戰悍勇,看似力差無幾、實則相差甚大。
道兄若見過搏擊比鬥當能明白其意,同力爭鬥技高者勝、技劣者敗。”
李思所言不是什麼秘密,周元能看到各類技法的被動效果加持,自然知道修習越好的功法戰力會越強。
若是隻求速成練一白板雜技之身,有幾分戰力便不好說了。
關鍵是,他們生存所需的靈物與同等精銳戰將相差無幾,甚至還會更多。
這等高投資低回報之事,實在太過不劃算。
“原來如此,多謝掌教教誨。
我說羽林營為何謹慎授法,原來還有此中深意。”
“那是你天賦使然,你若不入清源道門,所修功法也會由羽林營負責,層層遞進亦為正途。”
李思曾是55級龍虎大將、現為偃山清源掌教,知曉不少事務,對自己的道路也有所安排。
他想走上下有序的純元之路,不願擾亂道基,為此可學各類奇術,不可輕易輔修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