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獲得掌門之位前下山回京,與獲得掌門之位後下山回京,所造代表的意義完全不同。
之前他是少年英傑,雖潛力巨大,但也需大魏朝廷提攜庇護。
此時他是清源分院掌門,雖實力不明,卻能增幅大魏國運。
其實在魏軍西征、儋州戰起後,探查隱藏秘境之事便不再重要了。
因為一州之地所存秘境眾多,遠超周元儘心探秘之果。
所以大魏朝堂轉移了關注重點,在防守楚國的同時欲儘快壓服虞國,好奪回夢寐以求的儋州之地。
在這種局勢下,大魏皇帝與儲君岐王已經有一段時間未收到周元的文書了。
最近的消息還是清源掌教李思傳信,言周元入觀修道,多受三位傳法真人看重,若儘心修道或能承接清源道觀。
那時他們還感覺周元天資橫溢,再過個二三十年或許能統領偃山清源觀。
未曾想,他們還是太保守了,事實卻是五月得知入道事、六月上旬為掌門。
當清源掌教李思傳信最新變化與返京之事時,大魏皇帝很難想象李思這段時間經曆了什麼。
是的,他不是好奇周元的天生道心有何等潛力,而是擔心李思此刻是否還能保持平穩。
畢竟李思已經營偃山清源觀多年,最終不僅真丹未成,還被入道僅一月的少年全麵超越。
天賦無法類比、苦勞不得獎勵、職權未有撫照,這未免也太過悲傷了一些。
為此大魏皇帝收到李思的傳信後,立刻給予了回複。
“李公法事眾多,孤又政務纏身,未能多加看望以儘後輩敬仰之心。
您若能回京當是大善之喜,我會安排家宴靜待李公到來。”
“還請李公轉告周元,讓他攜禁衛留心護送,莫在途中生出事端。”
魏皇全程不提周元,又許諾家宴相招,為的就是平衡李思之心。
最後又點了周元之名,並希望途中順利,便是點明已知曉清源觀之事,你們兩人皆要平安返回。
於魏皇而言潛力無窮的周元代表大魏的未來,實力不凡的李思則是大魏立國底蘊之一。
為此兩者皆不可失,更不能因秘境之人的偏愛而互相爭鬥。
李思自然聽出了他的意思,道了聲陛下安心,偃山至豐京不過三十餘裡今日必達。
聞言魏皇才舒心一笑,天佑大魏、明珠化星。
一旁整理軍報的儲君岐王見此,便知父皇心中有喜,需出言詢問喜訊方可與父同喜。
“父皇因何而喜,可是儋州之戰異常順利。”
“非也,我是為大魏傳承有序而喜,你素來禮賢下士、聰慧勤勉,可承擔國朝之運。
然我時常憂心,多年之後你當以何新貴壓製功勳舊臣,現在終於有了答案。
那些勳貴子嗣還未長成、少羽林郎還在積攢實力,但新元武魁周元已有化星之兆。”
“他有天生道心、赤心純元、福德深厚,現已得清源道脈認可,授分院掌門之位。
假以時日必能助你統領朝堂,使我大魏興盛延續。”
不同於千年前的普通王朝,似大魏這類武威之國,僅靠一張傳位詔書可坐不穩皇位。
為此大魏自建國之初就有君王臨朝的傳統,即皇帝施政、儲君輔政。
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儲君儘早有兌現許諾的權力,好獲得部分青年才俊與朝臣的追隨。
即便如此,魏皇還是感覺儲君聲望不足,需要獲得更多派係的認可,方能繼承更多的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