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參數?
喬科文話音剛落。
米洛的眼睛便瞬間瞪得滾圓,整個人甚至得扶住桌沿才能站好:
“創世參數?你說你在一顆脫離主序帶的紅矮星周圍檢測到了創世參數?”
“嗯,挺起來是有點離譜是吧,”看著情緒有些失態的米洛,喬科文卻絲毫沒有嘲笑這位同行的想法:“當時我也以為船靈發瘋了,但在反複核驗之後,還是確定了結果無誤。”
米洛和槿對視了一眼,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接話了。
一旁的顧維則悄悄後退幾步,來到相對無人的區域,對翻譯器裡的大眼珠子問道:“大眼珠子,創世參數到底是個啥?”
創世參數。
這其實不是顧維第一次接觸到這個概念了。
大概十多天前吧。
也就在阿咧咧那兒買機甲的時候,米洛就曾經給過阿咧咧一組所謂的標度因子。
當時阿咧咧便將其稱之為創世參數,並且表現出了驚人的狂熱。
米洛甚至靠著一個與創世參數有關的承諾加上一些擔保物,就白嫖了大量昂貴的機甲零部件。
並且如果顧維沒記錯的話。
米洛許諾的創世參數似乎還涉及到了文明豐碑層次的期刊,好像說一共才多少位金屬生命到過那個高度.
“哦,創世參數啊,那確實是個好東西,”聽到顧維的問題,大眼珠子很快做起了解答:
“你應該知道,星海文明目前已經具備了深入研究宇宙誕生的能力,所以在一些課題組裡,有不少學者長期在嘗試模擬或者說複現小型宇宙的誕生過程。”
“不過宇宙早期的行為實在是太複雜了,因此想要完整模擬宇宙誕生就必須掌握最初的數據,其中量級在10^33秒之前的特定信息,便被稱之為創世參數。”
“創世參數的定義存在很複雜的標準,不是隨便哪個字節都可以被冠以【創世】這個概念,它的儘頭甚至與初代文明有些關聯。”
顧維靜靜聽完,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原來如此
此前提及過。
在顧維穿越之前。
天體物理界從天體現象中可以追溯到的宇宙最早節點是原初核合成時期,也就是宇宙誕生後3分鐘。
至於在理論上可以還原的則是暴脹時期,也就是宇宙誕生後約10^30秒。
在暴脹時期這個短暫的時間裡,宇宙的尺度至少膨脹了大約10^25倍。
而還原暴脹時期的參數相信很多人也不陌生,它就是當年赫赫有名的引力波——準確來說,是原初引力波。
原初引力波有一個參數叫做張標比r,即原初張量擾動與原初標量擾動強度之比。
通常不同的暴脹機製會預言不同的張標比r,隻要將來探測到原初引力波,獲得了張標比r以及另外一個參數譜指數ns的具體數值,就可以去判斷宇宙究竟是在什麼物理機製的推動下發生暴脹的。
雖然顧維穿越前的天體物理界尚未捕捉到原初引力波的蹤跡(現在捕捉到的都是常規引力波),但目前的觀測結果已將張標比r限製在了0.036以下。
順帶一提。
以現有技術,全球隻有4個地點適合進行這種觀測:
智利阿塔卡瑪沙漠,南極,格陵蘭島,以及兔子們的阿裡。
目前兔子們的阿裡原初引力波探測實驗AliCPT也已經在建設中了,預計幾年內就會落成。
當然了。
雖然原初引力波的量級與創世參數有些接近,但這可不代表星海科技水平不高——原初引力波隻是一個肯定存在但還沒被發現的指標,地球側物理界真正觀測到的宇宙最早階段隻有三分鐘,也就是原初核合成時期。
一個三分鐘,另一個10^33秒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