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的出發點,其實很不錯。”
蛋糕做大,各方才能相繼受益,擱在後世,這幾乎是一件人儘皆知的事。
況且,吏治也確實該好生整頓整頓。
貪腐是人類文明,永遠避不開的話題。
李傑很清楚,貪腐是無法徹底杜絕的,畢竟,人都是有私欲的,指望人人都是一心為公的聖人。
那,不現實。
但這並不意味著,貪腐不用去管。
不隻要管,而且還要設置一套相對完備的機製。
關於如何治理貪腐一事,李傑心中早有定計,隻是礙於戰爭的緣故,他一直沒有提。
眼下張士遜正好提到了,他也可以借著這個機會,試著放出點風聲。
“吏治,確實該動一動了。”
“動吏治?”
聽到這話,劉娥的眼中不由閃過一絲憂慮。
毫不誇張的說,吏治是一國之基,什麼茶法、鹽法,雖然也是革新,但動這些,影響的隻是一部分人。
然而,若是革新吏治,涉及的可是千千萬萬的士大夫。
“嗯。”
李傑微微點頭:“漢、唐,取士各有定製,然,隻貴文學而不求德藝之全。”
“我朝承唐及五代之製,亦是如此。”
“新科進士入仕前,大多都是閉門苦讀,縱使偶爾外出,也是走馬觀花,難以深入的了解民間政事。”
“故此,我欲創立觀政製度。”
“新科進士入仕前,或是前往各路采風,或是派往各部衙熟悉政事。”
“以兩年為限!”
進士觀政製度,乃是明太祖朱元章開創的,觀政製度進一步的完善了科舉製度。
雖然後續的執行並不嚴格,但這項製度卻是開創性的。
唔。
如果舉例的話,觀政製度就像是後世大企業的乾部儲備製度,召入企業後,並不是立即分派工作。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換源app,huanyuanapp安裝最新版。】
而是先下放到一線轉崗,然後再根據轉崗期間的表現,最終決定去向。
當然。
這隻是改革吏治的第一步。
至於像錦衣衛之類的,眼下還不適合大力推行。
畢竟,槍杆子還沒有完全改製好,如果沒有一定的硬實力,盲目的推行,很可能會引發動蕩。
另一邊,聽到觀政製度,劉娥頓時眼前一亮。
起初,她還以為官家要改變某些基礎性的製度,結果卻沒有直接動搖基礎,隻是添了一項新的製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