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次入京之後,寇準便大肆鼓吹策論,大力抨擊以詩賦取士的固有規則。
這類言論,並不算新鮮。
已經致仕的宰相馮拯,早在大中祥符年間,便倡導科舉以詩賦,兼采策論。
其後,現任的翰林學士魯宗道,也曾向真宗進言,進士試詩賦,不近治道。
這話的大體意思是,詩賦務虛,而官員最重要的是務實。
然而,傳統的力量太過龐大,不是區區幾份劄子便能動搖了。
儘管改製的呼聲一直存在,但直到官家登基之後,方才出現了改製的苗頭。
寇準為何大力鼓吹策論?
多半是官家暗中授意的。
【山澤有產,天資惠民,然國家榷買茶貨,歲入無窮,其堆貯倉場,充積州郡。
及賣出之際,則大半陳腐,積年之後,又多至焚燒。
今若許放榷山,任民貿易,則國中永無棄貨,天下鹹吃新茶,惠潤公私,實為要道。】
看到策論的開篇之語,丁謂頓時心生感慨。
當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小小的一個應考舉子,竟然縱論榷茶之法,不僅如此,葉清臣還敢將這篇策論投贄到相府。
當真是好大的膽子。
不過,此人倒也不是魯莽之輩。
投贄此文,必定是謀定而後動。
縱覽此篇策論,葉清臣隻做了兩件事,一是揭露禁榷之弊,二是痛陳通商之利。
如今,壽州霍山場實行的新法‘承包製’,朝廷看似仍有禁榷之意,但深究其裡,承包法變相是通商之策。
因此,葉清臣的這篇策論,倒也沒有違背朝廷的政策。
膽大且心細。
府中管事說的沒錯,此人確實是個人才,值得丁謂花時間,見一見對方。
“後日休沐,將此人招至府中。”
言罷,丁謂又著重看了一眼葉清臣的家狀。
今年二十四歲?
年紀倒是不大,也不知娶親了沒有?
此時,丁謂已經生出了招婿的念頭,他打算後天先試一試葉清臣。
如果能讓他滿意的話,丁謂也不介意多個女婿。
雖然截止現在,丁謂隻看了一篇策論,但一斑窺豹,此人並不是那種誇誇其談之流。
這篇策論,虛是虛了一點,但瑕不掩瑜,以葉清臣的履曆,對方能有如此認知,已然是殊為難得。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換源app,huanyuanapp安裝最新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