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陝四路盛產鹽、鐵、茶,這三樣也是川陝地區重要的經濟來源。
監察鹽鐵茶,亦是川陝地區轉運使的重要職責。
而監察這些東西,必然繞不開太後的親族——劉氏。
天禧末年,劉氏族人橫行於蜀中,奪民鹽井,此事鬨得沸沸揚揚,彼時,寇準堅持要求法辦,嚴懲劉氏族人。
但真宗卻因為劉娥的緣故,希望赦免劉氏族人的罪責。
畢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宋境內,哪一樣東西不是趙宋皇室的?
劉娥身為天下之母,她家的族人奪了幾口鹽井,又算得了什麼?
有真宗在一旁拉偏架,劉氏族人奪鹽井的事,最終是不了了之。
劉氏族人依然是冠絕天下的後族,被欺壓的老百姓,投訴無門,隻能把牙咬碎了往肚子裡咽。
至於寇準,因為這事,他和劉娥的關係進一步惡化。
同時,劉娥也堅定了除掉寇準的決心。
“小心?”
“小心誰?”
劉筠嗬嗬一笑,不屑一顧道。
“我乃朝廷命官,需要小心誰?”
劉筠當然知道好友的意思是什麼,但就像他說的一樣,他是朝廷敕命的四路都轉運使。
隻有旁人怕他,沒有他畏懼彆人的道理!
劉氏雖是太後親族,但他一點也不怕!
誰敢阻礙他實行轉運使的權力,誰便是他的‘敵人’,是大宋的敵人!
他的背後有官家,有好友,有天下萬民!
何懼之有?
另一邊,劉燁一看劉筠的表情,頓時明白了。
得。
這話是白說了。
自鹹平元年(988)入仕起,劉筠的仕宦經曆多在京中,差遣也多是清貴的文官。
而且,哪怕貶黜的那段時間,劉筠擔任的也是地方知州。
不同於劉筠,劉燁的仕宦經曆就豐富多了,進士及第後,他先是在龍門縣(今廣東龍門)擔任知縣。
而後一步一步,升任益州通判,到了天禧元年(1017),劉燁被真宗任命為諫官。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
再之後,又曆任判三司戶部勾院、右司諫、侍禦史知雜事、判流內銓、三司戶部副使、權發遣開封府事等官。
(ps:權發遣開封府事,具體差遣和權知開封府事相同,帶權發遣,隻是因為資序不夠,低一等為權知某某,低兩等為權發遣某某,也就是低職高配。
這種情況在北宋,尤其是初期,很是常見,這也是官、職、差遣分離製度的好處之一。
任命相對靈活,既可以向上兼容,也可以向下兼容)
雖然劉燁和劉筠是同年進士,但論仕官資曆,他的資曆比劉筠更高一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