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
人家不是專程采訪他的,《朝日新聞》的記者是跟著日本企業訪問團一起來的蘇省。
主要是商務訪問。
眼見人都到了蘇省,索性來一趟姑蘇,專門采訪一下在日本棋界鬨得沸沸揚揚的華夏神童。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傑在甲級聯賽奪冠的新聞在小日子那邊持續發酵。
對這一新聞,棋迷們自動分化成了兩個陣營。
英才杯冠軍就能在華夏全國圍棋比賽奪冠?
你看,華夏圍棋不足為懼,也就那樣。
另一派的觀點是,英才杯冠軍竟然擊敗一眾知名棋手奪冠?
警報!
警報!
‘宋仁’真的是個天才!
數遍日本棋壇,能找到一個這樣的天才嗎?
找不到?
棋院那群蟲豸無能!
日本新生代の大危機!
日本記者登門後,小巷周圍又轟動了!
乖乖,連國外報紙都過來采訪‘宋仁’,這……這都衝出國門了。
我大姑蘇的圍棋神童就是厲害!
說你呢,金陵,彆來沾邊,還有錫城,離遠點,跟你沒關係。
蘇北的報紙?
去,去,去,彆蹭!
十月底,遠在貴省的莊樺林還專門寄了一些特產過來,祝賀李傑奪得全國冠軍。
她那邊的消息有點延遲,畢竟現在的主要通訊手段是寫信。
一來一回,那就是小半個月。
閩省那邊的林家親戚,也先後寄來了不少東西。
他們還在信中提到,他們準備祭祖,跟祖先彙報林氏出了一個麒麟兒。
老太太還念叨,應該把孩子的姓改回來。
應該姓林。
不過。
隻是念叨而已,林武峰並沒有讓二兒子改姓的意思,既然說了姓‘宋’,那就姓‘宋’。
轉眼,秋去冬天。
雖然天氣入冬了,但關於圍棋神童的討論,絲毫沒有減少,李傑奪冠的新聞,絕對是姑蘇市年內最熱門的新聞。
沒有之一!
姑蘇當地的老百姓,能在茶餘飯後討論一整年。
沒辦法。
80年代的新聞沒有那麼多,一件大事足夠讓百姓們津津樂道許久。
今天入冬,李傑收到了一件禮物。
省裡那位專門給他寄來了一件羽絨服。
走得不是公款。
是他用個人工資在友誼商店買的最新款羽絨服,跟著衣服一起來的還有一份手書。
簡簡單單隻有兩個字。
加油!
顯然這個加油指的是即將到來的中日對抗賽。
下個月,也就是12月18號,李傑就要跟隨圍棋國家隊的五位棋手,一起前往日本進行交流。
中日對抗賽和中日擂台賽不是一回事,前者是相對比較官方的交流機會。
時間比較固定,是每年都有的交流賽。
後者則是由NEC讚助的比賽,不是固定賽事。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距離第一屆中日擂台賽,可能還有兩三年的時間。
不過,這一世也有可能提前。
因為上次英才杯比賽,讓NEC嘗到了甜頭。
雖然英才杯的冠軍讓李傑奪走了,但主辦方收獲了巨大的流量。
流量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