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安看著各個村的鄉親們不敢走,幾乎都是結伴而行,一個個麵帶憂慮之色,知道他們以後的日子肯定不好過。
這自古以來,老百姓最怕的便是刀兵,更不要說,還有這災荒年打底。
不少人都不知道,以後的日子該怎麼過了。
等李平安叔侄過來紮堆的時候,村裡人都有怪異的眼神看著又買了一袋米的李平安叔侄。
村長有位長者喚作宋時,是村裡出名的篾匠,今年七十多歲了,但身子骨依然硬朗,常年做一些竹席、竹籃、淘籮、蒸籠之類的去城裡賣。
彆看人家年紀大了,在村裡日子過得還湊合。
這老頭最大的遺憾,就是兒女沒學會的他的手藝,讓他一把年紀了,還要整天走南闖北的折騰。
宋時見到李平安時,驚訝地說道,“昨天買了糧食,今天又買,平安你是真的發財了?”
李平安道,“發財算不上,我看這邊兒糧食又漲價,怕以後不好買,就啥都沒乾,又買了些回來。”
宋時心想,都說李平安是個被人家瞧不起的廢物,今天看來,肯定是謠言。
彆人可沒他這魄力。
就連他都覺得糧價偏高,想著多撐一段時間,看看糧食會不會降價呢。
其實大多數人的想法跟他差不多。
一看糧食漲了那麼多,都不敢買,想著過些日子可能便宜。
可實際情況是,等到大家肚子餓的咕咕叫,家裡一點存糧都沒有,便一點抵抗的能力都沒有了,糧食再貴,也得想辦法買點回去。
結果就是讓糧商一刀一刀的割肉。
當然,到時候宰割他們的也不僅僅是糧商。
人牙子看他們餓,賣兒賣女不肯給高價。當鋪看他們餓,知道這是走到了絕路,死命的壓價。
結果就是越過越慘,人還整天饑腸轆轆的,連出去乾活都沒有力氣。
在李平安看來,這種情況下,還不如該買就買,吃飽喝足,有力氣,腦子也不發懵,總歸是能找到一條出路。
剛才大家夥一猶豫,就把機會錯過了,現在這鬨南越賊的消息一傳出來,想買都買不到了。
估計這些日子又有不少人家要挨餓了。
大家結伴而行,是真的怕遇到賊,因為剛才鎮上傳言的時候說了,這賊人並沒有被擊潰,而是直接搶了東西跑了。
大家一邊兒走,一邊兒閒聊,心情都很差。
“我真不該猶豫,我正琢磨著,是買點豆粉,還是大米,結果一眨眼鋪子就關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