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夢瑤看來,這個條件還是非常有利於藥王集團。
可以保證銷量,營收跟利潤都不是問題,還可以獲得大眾的口碑。
在營收跟利潤都不會降低的情況之下,反而讓大眾對藥王集團產生好感。
“我們先考慮幾天,然後再向對方做出答複。”
楊風直接說出了這個決定,他沒有打算拒絕,隻是需要先考慮幾天,最後再答應而已。
同樣的條件直接答應,跟幾天後答應,完全不一樣的,後者的人情會更大一點。
到時候,這些人都要承這個人情,以後自然會更加照顧藥王集團,這就是最好的人脈。
當然,楊風之所以會答應,主要還是為了進入集采。
有沒有醫保報銷,這對銷量產生一個很大的影響。
說不定有跟沒有,兩者的銷量天差地彆。
如果有醫保報銷的話,白血病特效藥的銷量很有可能可以提高十倍以上。
一方麵報銷後的藥費,屬於大部分患者都可以承受,自然都會選擇這種藥物。
另外一方麵,進入醫保之後,醫生也會優先推薦這種藥物,直接打開了最大的市場。
如果沒有進入醫保,藥王集團想要打開這麼多醫院的銷售渠道。
想要讓這麼多醫生推薦白血病特效藥的話,不知道要什麼時候才能完成鋪貨。
但是在進入醫保之後,這個鋪貨就會由醫保局完成。
可以直接進入所有的醫院,至少公立醫院會出現這種藥物。
毫無疑問,這是最省事的辦法。
可以節省藥王集團的鋪貨時間跟資源,這一塊本來需要很大的成本,現在不需要再投入了。
而且上市之後的銷量,會以最快速度達到最高。
有沒有被集采,說不定一年的銷量,可以超過幾年的總銷量。
畢竟一種新藥銷量過程也是非常漫長的,說不定前幾年根本沒有什麼銷量。
很多一年幾十億甚至是上百億美金的暢銷藥,在剛剛上市的時候也沒有什麼銷量,需要積累幾年的時間才能成為暢銷藥。
但如果進入集采的話,可以直接節省過程,從而更容易達到最高銷量。
所以楊風之所以可以接受一個月一萬塊錢的藥費,就是看重被醫保局集采的這個條件。
這個條件才是楊風答應的主要原因,其他的都是次要原因。
與其讓高藥價慢慢攀升銷量,還不如降低藥價。
有了醫保報銷之後,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吃得起這種藥,那麼銷量自然不是問題。
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後,楊風也就沒有再召開什麼會議。
事實上,這件事情也不需要開什麼會,楊風跟林夢瑤兩個人直接決定就好了。
隻要兩個人覺得沒有什麼問題,那麼其他人就不需要有意見,隻要按照這個決定就行了。
當然這個過程還是要走一走的,主要是做給外麵的人看。
隻不過楊風不需要參與這個過程,有林夢瑤主持就夠了。
所以楊風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後,他就繼續去忙其他的事情,沒有在這裡浪費時間。
楊風繼續做試驗,而這邊的臨床試驗,他同樣需要跟進。
白血病特效藥三期臨床試驗就要結束了,他需要負責把好最後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