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因為模擬器出現失誤,也不是現實情況更加理想一些。
而是因為抗癌藥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人正常服藥超過三年的時間,最長也不過一年而已。
抗癌藥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目前也隻是進行了幾個月。
隻是第一期跟第二期的臨床試驗都比較保守,用藥量比較小。
就算存在問題,也需要更長時間才會爆發。
所以百分之四十的死亡率,沒有這麼快體現出來。
但如果在正常的藥量之下,一般患者在服用一年的情況,在進行檢查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發現很多問題。
就算隻服藥半年的時間,也有可能發現這些問題。
隻是非常的細微,一般的檢查發現不了,需要更加專業的檢查才可以做到。
當楊風看到這份模擬結果之後,這讓他明白了一切。
抗癌藥會誘發各種突發性疾病,這些疾病的死亡率非常的高,很難來得及搶救。
比如腦梗、心梗、腦溢血等等這些疾病,如果患者本身就有這種疾病,或者屬於高危患者的話,那麼在服用抗癌藥期間,更容易被誘發出來,從而很難及時救治。
如果不吃藥的話,可能發病率隻有千分之一。
但是在吃藥之後,很有可能達到百分之一,甚至是十分之一。
所以在第一期跟第二期臨床試驗的時候,才會發現死亡病例。
但是最終確診為患者自身疾病導致的死亡原因,沒有查出是抗癌藥誘發的。
這確實很難被查出來,就連楊風一開始都沒有查出來。
如果楊風不是有模擬器的話,他也很難有證據證明兩者存在的因果關係。
最後結果也是跟其他檢測機構一樣,認為雙方不存在關聯。
也是因為這台機器的模擬,才可以逐漸看出其中的問題。
在第一期跟第二期臨床試驗之中,基本上是不可能發現這個問題的。
因為用藥量太少,再加上用藥時間還很短,很多征兆都發現不了。
當然一開始的死亡病例,全部都是患者自身就有這些疾病。
但是並不代表隻有這些疾病的人才會中招,抗癌藥會提前誘發,但是並不代表隻會誘發。
如果僅僅隻是誘發的話,那麼以後這種藥物可以避開這些人群,將這些高危患者列入禁用的名單之中,雖然少了一半的市場,但依舊可以正常上市。
但是經過大量人體模板模擬之後,楊風發現原本是健康的人,也一樣會誘發這些疾病。
也就是說,本來不會得這些疾病的人,也會因為長期服用抗癌藥的關係,從而會突然發病。
這個時間一般都是一年到三年的時間,到了三年之後,就是發病的高峰期,這也是直接導致百分之四十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如果用這種藥去治療子宮癌的話,那麼死亡率可能比子宮癌的死亡率高出很多。
雖然每年因為子宮癌死亡的患者並不少,但是也沒有百分之四十死亡率這麼觸目驚心。
而且這還是服藥三年的死亡率,如果繼續服藥下去的話,死亡率隻會越來越高。
“奧克蘭公司應該是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們應該是在第三期臨床試驗才發現這個問題,但是又不甘心這個項目就這麼功虧一簣。”
“而且麵對瑞輝藥業集團的巨額收購,他們就更加不可能放棄這個暴富的機會。”
“他們也有可能抱著僥幸心理,覺得幾率不會這麼大。”
楊風想到了這種可能性,在正常情況之下,如果發現這種危及生命的不良反應,臨床試驗應該第一時間停止。
但是麵對上百億美金利益的時候,足以讓這些人鋌而走險,不會那麼容易放棄,尤其是其他人還沒有發現這個問題之前。
更何況,奧克蘭公司沒有模擬器,他們也可能不知道後果會這麼嚴重。
他們應該知道這種藥物會誘發這些疾病,但是應該不知道幾率會這麼高,更不知道死亡率會這麼觸目驚心。
主要是臨床試驗的時間還很短,很多問題還沒有爆發出來,就算是研發團隊也不一定會知道。
他們隻能根據現成病例進行發現,一定可以發現其中的問題。
所以他們才敢掩飾其中的隱患,然後再高價賣給瑞輝藥業集團接盤。
所以這一百多億美金的項目,很有可能就要打水漂了。
如果奧克蘭公司在知道後果這麼嚴重的情況下,他們還敢掩飾的話,那就更加喪心病狂了,但應該還不至於到這種程度。
畢竟在知道會出現這麼高死亡率的情況之下,他們還隱瞞不報的話,他們就是故意殺人。
就算是賣給瑞輝藥業集團,也一樣逃脫不了這個法律責任。
正是因為如此,他們也不至於喪心病狂到這種程度。
但就是抱著僥幸心理,覺得後果沒有那麼嚴重才敢鋌而走險。
在想到這一點之後,讓楊風頓時豁然開朗。
之前想不通的問題,也是一下子相同了,這些問題都有了合理的解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