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於公於私
“單廷昉老將軍之死,並非意外,而是人禍所致!”
九王爺看著她,心中波濤洶湧。
他與趙堃實在談不上有何感情可言,但這麼多年,當初匡扶趙堃登基的那些文臣,多少次苦諫要斬草除根,趙堃最後都沒答應。
兄弟之情淡薄,其中總夾雜著算計與防備,趙堃卻也從來都沒想過要他的性命。
事到如今,他根本坐不穩這帝王之位,可九王爺也沒想過要取他性命。
他方才那句許柔嘉公主父母雙全,是發自真心的。
隻要將他們一家三口幽禁在冷宮中,未必不能平安度過這一生。
但這樣一來,終究是留下了禍患。
就如同趙堃最開始就不該留下他的命一樣。
若給足對方東山再起的機會,或是也難保不會有其他有心人假借此名義,來謀反。
因此,趙堃的確是……
非死不可。
他非死不可,但謝清卻完全沒有死的必要。
她甚至可以比當上一個“禍國殃民”的皇後要過得更好。
因此她必須有一個足夠讓大家敬重她,也能夠理解九王爺登基之後要留她一條性命並且還能善待她的理由。
單純隻有她才是當初先帝賜婚給九王爺的王妃是遠遠不夠的。
甚至還會因此再度被人憂心會成為妖妃。
九王爺不可能再讓她入後宮。
因此她手裡有讓九王爺能名正言順登基的聖旨,是最合適的。
九王爺點頭:“讓子寅入宮一趟吧。”
最後是單子寅出麵,替趙堃辦的後事。
九王爺如今還不是陛下,下旨也並非順理成章,於是單子寅是請出蓋了皇後寶印的懿旨來替趙堃辦的後事。
最終還是許他葬入了皇陵,就在他母後的陵墓邊,都離先帝的皇陵很遠。
生前便相看兩厭,死後又何必非要同眠。
與趙堃的棺槨一同下葬的,還有一個很小的盒子。
卻是個衣冠塚。
隻有單子寅知道,裡麵並無嬰兒骸骨,而是幾件針腳隻能算得上平整,一點兒也算不上精致的小肚兜和虎頭帽。
看料子,肚兜和虎頭帽都已經有年份了,雖說一直被收藏得很好,卻也有些泛黃。
單子寅最後將自己親手繡的一雙虎頭鞋也一同放了進去。
黃泉路上不寂寞,趙堃有他早幾年已經成型最後卻流產了的孩兒作伴。
等到後事辦完,京中惶惶不可終日的百姓才收到消息,當今陛下竟然薨逝了。
這不就……不用打仗了嗎?
緊接著單子寅便開始開倉放糧了,並且打著的名義是中宮皇後攢下的月例在放糧。
京城裡並沒有遭災禍,也沒有真正以上的窮人,之所以糧食短缺,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局勢動蕩,人人以為要打仗了,以為要變天了。
一時間糧價瘋長,人人都在爭搶屯糧,市麵上便很少有糧食和魚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