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軍將士聽到此言,紛紛向李徹投去感激而崇拜的目光。
正是這一戰,讓護國軍數萬戰士融入了奉國,讓漂泊不定的遊子重新回到了家。
“兩個月前,契丹犯境挑釁,本王率寧古、護國軍迎擊!”
“連下契丹兩城,破其十四萬大軍,契丹可汗耶律大賀向我奉國乞降,關外諸蠻族無不為我奉軍風姿而側目!”
“此戰乃是大慶立國之後,取得的對外戰爭最大戰果!”
“陛下大喜,朝堂震動,天下千萬慶人無不彈冠相賀。”
眾人隻覺得熱血沸騰,胸中仿佛有一腔烈火,讓人不吐不快。
卻看大慶諸多藩國,又有哪個能在短短立國不滿一年的情況下,取得如此大的戰果?
這就是團體凝聚力!
將奉國的榮耀和個人的榮辱綁定在一起,一榮俱榮。
李徹騎在馬上,能看清所有人的表情。
感覺自己所想要的效果達到了,他突然話鋒一轉:
“但是,朝堂諸公又豈會知道,為了贏得這一戰,我奉國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大慶又豈會知道,光是遼陽城下那一戰,我奉軍就有四千五百八十一名戰士,永遠長眠在那座城池!”
眾人紛紛低下腦袋,沉默著,緬懷著。
尤其是護國軍的將士,他們想到了死於守城的同僚,想到了從容赴死的同伴
想到了那個夜晚,襲擊敵營的八百精騎中,逆向而行的那些英靈。
“他們會忘記,本王不會忘!”李徹聲音驟然變得高亢。
他伸手握住後麵的紅布,然後用力一扯,那塊紅布緩緩滑落,露出了下麵的真容。
眾將士屏氣凝神,死死盯著前方,幾乎忘記了呼吸。
那是一座高大的紀念碑,它的基座堅實,碑身光滑。
碑體上有一層鐵殼,上麵密密麻麻地雕刻著無數名字——那些在戰爭中英勇犧牲的將士們的名字。
而在碑體的側麵,鐫刻著李徹親手書寫的兩句話:
【但願朝陽常照我土】
【莫忘烈士鮮血滿地】
奉國官員情不自禁地念出了這兩行字,麵露淒然、悲切之色。
李徹看向紀念碑,繼續說道:
“此碑是用陣亡將士的兵器熔鑄而成,用鮮血染紅的朱丹銘刻著八千九百六十個名字。”
“他們是本王自帝都出發後,為奉國犧牲的士兵。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本王都令人記錄在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