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後,陶潛恍然回神,看向李徹的眼神徹底變了。
之前雖然也尊重,但那是儒士對皇帝的尊重。
而現在的尊重,則是末學之人,對學問通達者的尊重。
彆管李徹的身份,也不用管李徹說這番話的目的。
能說出此話之人,就足以他陶潛效死忠。
“殿下之言,字字珠璣,振聾發聵。”陶潛彎腰拜下,“老夫不才,願為殿下效犬馬之勞!”
“好好好!”李徹笑得合不攏嘴,連忙上前扶起他,“陶夫子快快請起。”
收下了陶潛,就等於收下了整個桃源派。
你們桃源派的創始人都在我手下,其他人還等什麼呢?還不快到碗裡來?!
桃源派的弟子們不是那些隻會空談的儒生,而是一群懂實務的讀書人,是最好的預備官吏。
無論是讓他們負責農桑,還是去地方為官,他們絕對都可以勝任。
“陶夫子,奉國百廢俱興,人才官吏捉襟見肘。我聽說桃源派門徒眾多,遍布大慶各地?”
陶潛起身道:“老夫一生渾渾噩噩,無所建樹。但年輕時卻也遊說四方,的確收下了不少弟子。”
“仔細想來,多了沒有,一百多人還是有的。”
李徹大喜道:“可否讓他們都入我奉國,本王求賢若渴,必會高官厚祿以待!”
陶潛立刻道:“老夫這就給他們修書,未出仕者很快就能到,已經出仕的可能要等上一段時間。”
“甚好,甚好。”
李徹激動不已。
這可是一百多個合格能乾的官吏啊!
如果能全部忽悠到奉國來,接下來幾年內,自己都不會因為缺少人才而犯愁了。
陶潛看到李徹如此激動,不由得問道:“殿下何不效仿科舉製度,以考試來選取人才呢?”
這個世界早有科舉製,而且製度也很完善了,大慶一直都靠科舉取仕。
李徹作為穿越者,也經曆過高考,自然也想過實施科舉。
他搖了搖頭,回道:“我也曾想過,但出於種種原因,最終還是放棄了。”
“哦?為何?”
“奉國的教育製度還不夠完善。”李徹苦笑道,“您想啊,奉國百姓之中,讀過書的都是什麼人?”
“這至少也是地方豪強之家。”
古代讀書可沒有現代這麼簡單,家中有書的,無不是世家豪門。
哪怕是所謂的寒門學子,也都是地方豪強、土財主,普通的百姓連寒門都夠不上。
“是啊,若是現在就考試取才,百姓家的孩子一點機會都沒有,掌握權力的仍然是那一批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