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思。”
“與大行皇帝同葬文陵。”
“董太後備下衣冠,葬入孝仁皇陵。”
劉牧坐在大椅上,思忖道:“通傳工部,重新擬定洛陽城建,禮部修訂祭天地之日,從河南尹,河內,河東抽調百姓,工匠建設城池!”
“諾。”
劉洪躬身退出殿宇。
王太子入洛陽,天下皆有所聞。
似乎,都在等一份討伐檄文,可偏偏沒有任何動靜。
沒有調兵,沒有檄文,好似無視冀州,荊州,三輔諸事一般。
可沒有人敢輕視。
大漢無人不知王太子威名。
如此安靜,不過是在處理洛陽的廢墟。
隻待掃清洛陽,整合司隸諸事,便是對不臣重擊之時。
數日之後。
段煨從函穀關而來,帶著董卓等人的親眷。
“殺了吧。”
劉牧捏著毛筆,淡漠道:“既然敢在洛陽興兵事,想來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大漢不赦不臣,皆斬於北邙山下。”
“諾。”
段煨心驚膽顫道。
劉牧目光掠過,問道:“三輔兵事你怎麼看?”
“垂死掙紮。”
段煨正襟危坐,恭敬道:“三輔士族,共舉益州劉焉為雄主,奪蕭關,大散關,封鎖商南,拒武關,嶢關,可見有兵進司隸之心。”
“非也。”
“當是圖謀武都,隴西之地。”
殿下,賈詡捏著胡須,駁斥道:“從漢中調兵太遠,想要圖謀天下,必定走陰平道,蜀中難行,我們消息傳遞慢,想來劉焉已經開始行軍了。”
“嗯?”
段煨瞳孔緊縮。
大行皇帝初崩,便這般局勢嗎?
三輔淪陷,冀州進王表,荊州似乎也在異動,天下裂土分疆了。
一時間,他都不敢相信,天下士族這麼膽大,難道未聞王太子的驃騎萬勝之名?
“好了。”
劉牧起身俯照殿宇,漠然道:“諸事不提,典韋遷殿中尉丞,主宮廷禁軍事,先從王卒尉遷五百人,從各營擇取都伯入尉卒,止於千眾。”
“諾。”
典韋起身應喝道。
劉牧再度道:“增設中樞,門下,諫議三尉;中樞理六部政務公文;門下議政;諫議諫政;三尉主官未定;傳詔諸事並入殿中尉;詔令起草,大考取仕歸禮部;宗正府不變,宗正由劉虞遙領;修史編撰並入國子監!”
“諾。”
眾文武起身躬身應喝。
劉牧審視道:“曆法以今年為準,定乾象曆上述三千年古史,下錄三千年新史,並入朝紀,年號,雜事等等,合並為諸夏紀史,此事由禮部,欽天監,國子監負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