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蘭肅然起身一拜。
張任打趣道:“難道你不怕某詐你嗎?”
“不會。”
夏侯蘭淡笑道:“府中一共有三十二位同僚,某相信公義兄長能殺了某等,但絕對殺不出永壽縣,這裡是子龍的封地,名義上某是朝廷遣派為他打理食邑的官吏,永壽縣中沒有人敢褻瀆永壽鄉侯之名,這是子龍在蕭關殺出的聲望。”
“是啊!”
張任羨慕道:“子龍,佑維命好,他們碰到陛下,年少立下功業,揚名天下,某一生碌碌無為,反而成了附逆之人,辱沒門庭。”
“公義兄長。”
“你可要留在永壽?”
夏侯蘭將密報遞給一個監州尉卒,勸說道:“陛下親征三輔,不管是張修,還是三輔士人都不可能活下去,不如就借永壽鄉勇義軍,率軍討伐士族叛逆正名。”
“不了。”
“大漢不缺少一個張公義。”
張任起身飲儘杯中茶水,灑脫道:“不過,陛下可能缺少一個在益州身居高位的將領,若是張修,趙韙等人死在三輔,涼州;益州便無人能與某爭鋒,到時候某可以配合監州尉,引王師入蜀中。”
“兄長大義。”
夏侯蘭神情肅然,作揖再拜。
“不必。”
張任擺了擺手,告誡道:“某是以探查軍情為由出城,並不能在永壽久留,莫要忘記轉述陛下,益州七姓夷王全部倒戈,而且劉焉還為南中三十六寨酋長,七十二洞夷邦洞主許下重利,組建南中義從軍,各部兵馬合眾超過十萬之多,這些人極為擅長翻山越嶺,已經開拔涼州與三輔了。”
“某明白。”
夏侯蘭瞳孔陡然一縮。
益州山路難行,關隘被人把持。
監州尉消息很難傳出,沒想到劉焉竟然糾集數量這麼龐大的義從軍。
三十六寨酋長,七十二洞夷邦洞主,好大的名頭,就是不知夠不夠護商軍與西府軍殺。
“走了。”
張任披上黑袍,悄然消失不見。
“有意思。”
“灑脫,有大節。”
“不愧是子龍與張君侯的師兄。”
夏侯蘭呢喃一聲,朝著身後的監州尉安排道:“檢查一下軍情密報可有暗藏毒物,稍後某親自送往陛下帳中!”
“諾。”
監州尉卒尊敬道。
張任的倒戈,代表益州內部並不是鐵板一塊。
僅片刻,夏侯蘭便領著兩個監州尉,一路朝著長安馳騁而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