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軍之人,也要心懷謙卑。
他長年在外,確實要多學習一下領軍之法,免得被後來者超越。
與此同時。
大業宮,天祿閣中。
衛覬眼中滿是真誠,請求道:“陛下,此次張文遠討伐不臣,是不是多圍捕一些罪人,自從三輔收複之後,工部要在涼州,並州等地開采煤礦,鐵礦,猛火油,還有諸多工程建設,用人嚴重短缺啊!”
“朕知道。”
劉牧沉聲道:“文和不是發急令了嗎?”
“嗯?”
衛覬眼睛一亮,進言道:“陛下,讓他們耕田也可以,免去軍卒開荒。”
“一步步來。”
“人沒多少,想的還挺多。”
劉牧愕然一瞥,說道:“先把這些人安排好,修建洛陽,直道,漕運,開采礦脈,你工部任重而道遠。”
“臣明白。”
衛覬無奈退出天祿閣。
陛下以陳桐策論,在六部提出《城池化》為方針,使工部各司壓力驟增,戶部又不給錢,鎮國府也不給人,他實在太難了。
又一年關。
洛陽更加的熱鬨。
這一年,桃符化為對聯,以紅紙黑墨張貼於洛陽各處。
對聯的文體也隨之傳開,有公羊學子提筆而書,賺了一些勞累錢,購買年貨。
《諸夏紀史,大漢平準書》神武二年,年至,洛陽大盛,屠戶千餘,宰牲畜十萬餘!
子時正。
神武三年至。
初七之時,戶部告令天下。
以畜牧司設太倉,轉運倉,常平倉,義倉,並扶持畜牧養殖,無錢百姓可持戶籍簿前往大漢銀行借取錢財,以出圈牲畜償還。
同日,工部告令天下,開修路,漕運之政。
………………
…………
六部院內。
除卻兵部,禮部之外。
戶部,吏部,刑部,工部,無不是擬定仁政告諸天下百姓。
劉牧親筆,在大漢朝報之上,以陳桐策論,提出‘大漢城池化’的理論。
並著重定下‘耕田供百姓’之政,保證興工商百業,卻不能影響農耕紅線。
連續的仁政,使不少人恍然大悟,明白陳桐為何將國之四政稱之為民政。
朝報傳至冀州。
已經是正月中旬之時。
袁紹在堂中一笑再笑,最終冷著臉撕碎朝報。
“主公。”
審配歎道:“先均田百姓,定下不可販賣之法,然後提出以工坊為核心,打造大漢城池化;若他成了便可使大漢亙古未有之盛,若失敗了百姓還可以返鄉耕田!”
“某不明。”
袁紹陰翳道:“若是他治下還有郡望士家,豈不是更容易打造所謂的城池化大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