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天子與士族鬥法。
一令既出,山河顛覆,百萬黎庶化為屍骸。
這種秘事,遠不是張白騎,左髭丈八等人可以知曉。
他們忠誠於張燕,忠誠於張寧,承繼太平道‘致太平’之誌。
隻明白黑山軍要向著大漢天子靠攏才能活下去,所以順著袁紹的調令,來兗州證明自己對天子的忠誠,僅此而已。
“陛下。”
“這就是你的克敵禦寇之道嗎?”
董卓痛苦的望向遠處的營帳,眼中滿是不甘與迷茫。
萬勝之音是一生無法逃脫的噩夢,‘克敵禦寇’是劉牧給予最後的訓誡,可他卻沒有看懂,更悟不通。
因為,臨陣倒戈不是兵法之道,是天子的手段。
同樣是克敵禦寇,但兵法與天子懾敵有本質的差距。
介士軍,萬勝軍來了,使董卓明白張邈,橋蕤,紀靈,鮑信四人戰敗。
可黑山軍的倒戈,是橫跨十餘年,乃至數十年時間的布局,是孝烈帝劉宏給予大漢天子劉牧的遺澤。
所以董卓輸的不明不白,兗州士族敗的稀裡糊塗。
“陛下?”
“克敵禦寇?”
左髭丈八疑惑的看向張白騎。
這稱謂,還有這話,說的是什麼意思。
難道,董卓也是心向大漢天子之人,他們倒戈錯了?
“陛下。”
“軍政之道太難,末將悟不通啊。”
“若有來生,末將不入勳貴門庭,願做仗劍市井的遊俠兒。”
董卓帶著悲色,橫劍於頸。
他隻是一個草莽,連薦他入公府的涼州段熲都殞命朝政之爭。
不知是利益衝昏了頭,還是被權勢遮了眼,竟敢毫無準備的闖入士族門第,成為他人手中揮向天子的利刃。
張白騎說的對,既不能戰死天子王師兵刃之下,還不如自裁。
噗呲一聲。
劍鋒揚起,帶著血色飛濺沙場。
驕陽光華映照,斑駁血色折射出光怪陸離之景。
似有涼州草莽跌跌撞撞,在朝政之爭中上下求索的一生。
若他不求權勢,或許還是那個涼州任俠。
若他熱血依舊,或許還是天子麾下衝鋒陷陣的守備將董仲穎。
可惜,可惜,一切早已注定了。
董卓已死,王卒,殿中卻沒有停下殺戮的腳步。
在介士,萬勝兩軍的配合下對兗州叛軍進行圍剿。
這些叛逆之人,都是兗州郡望豪強的佃民青壯,世代受到驅策,敢對天子亮刃,不殺不足以震懾天下。
凶猛的兵事,並未因睢水之戰止戈。
王師分裂各校,以陳留為核心,收複各郡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