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廂中。
氣氛詭譎異常。
劉德然合上密報,靠著木壁深思。
遼東的兵鋒未曾收斂,鎮國府又要攻伐兩州,難道當今天子真的已經兵盛至此了嗎?
“對了。”
劉放眯著眼說道:“遼東今年大豐,雖比不上幽州,但是比青州要強不少,且因為兵事令人口減少,恐怕僅營州便可供給北府軍的戰事。”
“某看到了。”
劉德然揉了揉眉心,道:“攻伐夫餘,高句麗,張遼野心之重亙古未見,若他真的安全回來,恐怕能封縣侯之尊。”
“差不多。”
“其功顯赫,大漢少有。”
劉放再度道:“還有,三韓之王齊入營州,並且已經開始朝著幽州出發,準備來大漢朝貢天子,而且大漢的艦船在三韓亦有往來!”
“哦?”
劉德然渾身一怔。
三韓,竟然還與大漢互市?
此事,讓他想到南域七國對大漢簽訂朝貢盟約。
“諸多事你都沒注意。”
“大漢在漠北建設武州,並伐滅海域百餘之國設瀛州,朝廷定章程為營,瀛兩州遷百萬戶良家以治其土。”
“再者,甄家艦船往來三韓頻繁。”
“他們互市並非是買賣貨物,而是拉著三韓的百姓去瀛州勞工,所支付的代價,僅是一些貨物。”
劉放從身後取出一份大漢朝報遞過去。
“瀛州勞工?”
“他們去了還能回來?”
劉德然從朝報角落中看到消息,問道:“大漢遷徙百萬戶良家,並且還從三韓聘工,瀛州之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與鮮卑無異。”
劉放搖頭道:“不過,他們似乎比鮮卑更加淒慘,某擇日寫成公文,你自己查閱吧!”
“可。”
劉德然頷首應下。
“走了。”
劉放笑了笑,轉身離開車輿。
“不懂啊。”
劉德然搖頭自嘲。
這天下,變得他都快要不認識了。
劉放,西鄉侯劉容之後,年少便為郡中綱紀之吏。
這樣人竟然會在劉備麾下負責消息收集,難道幽州劉姓真的要孤注一擲了嗎?
高密。
郊野之外。
有屋舍坐落之處。
從遼東回來的眾多名士拜訪大儒鄭玄。
“子尼。”
“還有諸位來舍下何事?”
鄭玄眼中滿是疑惑,望著堂下眾人問道。
“天子征召天下大儒為國子博士。”
“老師之學,比蔡邕,盧植更勝,且早年追隨第五元先修行公羊春秋,為何沒有前往洛陽?”
國淵窘迫無比,訕笑著問道。
“你啊。”
“達者為先,焉敢稱高。”
鄭玄搖了搖頭,歎道:“前些年,某正在著書便婉拒蔡邕,盧植之邀,陛下登基之後本欲前往洛陽,卻不想門下崔琰附逆,便羞於見陛下,隻能留在家中為百姓之子授學。”
“如此啊。”
國淵若有所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