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的霸道。
僅禮部,便壓的兩國喘不上氣。
朝貢大漢最利好,莫不過貿易的弱價,以及王係傳承的保證。
可若是失去對宗教,文字的掌控,對於他們而言便是失去王權統治,更彆論大漢王師駐軍在王都之內,還要規劃泊港的建設。
這對於兩國,不亞於羞辱。
“你們可以不選。”
駱俊淡然道:“若是僅簽訂互市盟約,可以去戶部的行商司!”
“駱侍郎。”
伐休尼師今深吸了口氣,問道:“若是我們有滅國之危呢?”
“放心。”
“大漢會幫你們護國。”
“當然,這一切都有價格。”
駱俊淡淡道:“不過,大漢並不會乾涉你們對外的戰爭,隻保證你們不會被滅國,以及王係的統治。”
“多謝。”
伐休尼師今作揖拜道。
肖古王不禁問道:“孤,可以朝見大漢天子嗎?”
“不行。”
駱俊搖了搖頭,沉聲道:“七國朝貢之後,大漢重新擬定朝貢章程,若是朝貢貿易達不到億錢以上,沒有資格朝見陛下,一切由禮部處理朝貢之事,利益才是大漢與諸臣國的牽絆,大漢能予如今之恩賜,已經是你們的天幸!”
“明白了。”
肖古王眼中閃過一抹失望。
三韓之土,國度實在太多,太多了。
若他見到大漢天子,說不定可以獲得大漢支持,對整個三韓進行統禦。
如今,新羅亦可簽訂朝貢盟約,便代表他們如今隻能對伽倻聯盟發動戰爭,來保證朝貢貿易。
朝貢盟約的簽署。
對於百濟,新羅而言,有諸多不合理之處。
可是,猶如駱俊之言,給予他們對大漢朝貢,已經是一種恩賜,畢竟伽倻聯盟連簽署的資格都沒有。
未來,伽倻聯盟必定化為血食,遍地戰火。
一日之後。
新羅,百濟簽訂朝貢盟約。
兩國,共尊大漢為上國,獲得與大漢的貿易資格。
並於數日之後,簽下與大漢兩大商會的貿易公契,經由駐兩國大行府監督,還需給大漢駐臣國校尉軍一筆護國費用。
僅簽署一個盟約,一個公契。
兩國恭請大行府,大漢駐臣國校尉軍,便花費超過千萬錢。
鎮國府。
鎮戍司之內。
駱俊遞過去兩份公文,好奇道:“程司丞,不知鎮國府準備遣誰去駐紮新羅,百濟兩國?”
“北府軍。”
“東府軍。”
程昱提筆寫下自己名字,並壓上劉牧賜予的鎮戍印,笑道:“這算是陳桐與杜景之爭,裡麵還有監州尉的事情,我們鎮國府不便摻和,與禮部,戶部做好互市便可,至於百濟,新羅為了朝貢貿易會打成什麼模樣,與我們並無乾係!”
“這倒是。”
駱俊接過公文,告彆鎮戍司。
三韓,對於他們而言,不過是一個試驗場。
對外的兩種國策,一往東,一往西,終是要定下最利於大漢之政。
大漢的對外的影響力。
隨著一份份盟約簽訂,愈發的強盛。
江東之地。
可謂苦難之處。
四月雨季又臨,長江水位暴漲。
春耕被延誤,加上橫行的癘氣,使百姓苦不堪言。
江東各郡,諸多人嘯聚山林,使山越勢力愈發的壯大,令大都督府的掌控力有崩潰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