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途商會的建設。
對於大漢而言,稱得上轉折點。
劉曄所登記造冊的專利,更改工坊傳動體係。
配合諸葛亮,黃月英改造的風扇吹爐,對冶煉技術進行更迭。
興工商之路。
許是因為一個小小的改變。
大漢便跳躍數百年的時光,將進程往前推了一大步。
年初的仁政,使得各州郡的百姓埋頭苦乾,尤其是開荒耕土之政,還有獎賞錢財的鼓勵生育之政,令他們感慨大漢有仁政,當興萬世。
畢竟,隻要他們肯努力,一年生一個娃,開荒田畝,便可獲得獎賞。
而工部,則又開始部署工程,洛陽往北的運河成為重點,開拓道路更是如此。
“速度要快。”
“三韓的部署,更要儘快推行。”
監州尉右司直衙署,衛覬肅然道:“今年陛下有章程,冶鐵產量必須超過一億三千萬斤,所以三韓的礦產開發要提上日程,這是你右司直的事情,還有三韓的勞工也要儘快調入營州!”
“衛尚書。”
劉放無奈道:“我們也需要時間,又不是一日便可行千裡。”
“某知。”
衛覬起身提袍走向府外。
“司直。”
董昭望著遠去的背影,苦笑道:“工部今年怎的如此焦躁。”
“沒辦法。”
“今年有大變革。”
劉放深吸了口氣,說道:“三韓是你的事情,你與甄儼,阿卜多勞心吧。”
“諾。”
董昭作揖應允。
推行籌謀章程,也需要時間。
開采礦脈,更是經年累月之事,如此隻能苦一苦百濟人,為大漢工部供給礦石了。
不久之後。
吏部,大堂之中。
衛覬將兩份公文放在桌案上。
顧雍眉頭狂跳道:“衛尚書,今日所來為何?”
“一些小事情。”
衛覬喝了口熱茶,說道:“營州,瀛州,去年為工部呈遞的鐵礦數目,希望吏部能夠互發兩州,希望陳桐,杜景看看對方的政績,使自己努努力,今年為工部多提供一些礦石!”
“某記住了。”
顧雍眸子微沉道:“你們今年準備有多少盈餘?”
“盈餘?”
“夠用都難說。”
衛覬起身丟下一句話,匆匆朝著戶部走去。
“這廝。”
顧雍哭笑不得的搖了搖頭。
今年工坊有大改的章程,鐵料儲存告急,不怪工部著急啊。
“某知。”
“鐵礦石對吧。”
戶部大堂,羊衜神情平淡道:“某已經安排行商司做事了,今年對外臣國的貿易,大漢收取以鐵礦石為準,並與禮部協商貿易金額,每一個臣國將會增加一億錢,爭取跟得上工部的冶煉。”
“善。”
“還是你懂得我工部的難處。”
衛覬癱在大椅上,唏噓道:“陛下今年讓工部增加冶鐵數量,至少要超過一億斤,某給監州尉右司直多提了三千萬斤,希望三韓能多送來礦石。”
“難說。”
“三韓,貧瘠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