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來!讓我也看看!”
“我也看看!”
一群語文老師直接擠上了講台。
然後按照過去的閱卷習慣看了下這篇作文。
“還真的是!這作文我能給45!”
“我的話47吧?”
“等等……這寫的什麼東西?你們再仔細看看!”
語文組組長繆老師忽然皺起眉頭,提醒眾人把卷子再看一遍。
“彆按照你們改卷的習慣來,從頭到尾仔細把作文看下”
眾人照著做,片刻之後,方明白了繆老師的意思。
“這過分了吧?作文還能這麼寫?”
“我想改分數來得及嗎?這作文最多30,不能再多了。”
“林塵,你這是教了他什麼歪門邪道啊?”
台上的老師們在抱怨。
台下的學生們則在好奇。
怎麼才幾分鐘的功夫,這些老師們竟然又給人作文評分扣了十幾分?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林塵笑了笑,直接拿過卷子,對眾人解釋道。
“大家可能很奇怪?為什麼老師們會有這樣的反應?
其實道理很簡單,方才我讓這位同學寫的作文,其實套用了一種作文公式。
這樣子寫出來在考試時大概率能得高分,但其實寫出來的東西連作文都算不上。
隻能說是一堆被堆砌出來的文字。”
有同學站了起來道:“林塵大神,彆賣關子了,你就直說這作文公式到底是啥吧!”
“是啊是啊!”
底下的眾人紛紛大叫道。
林塵便點頭道:“那我就簡單說一下。
其實各位都知道,因為語文卷子有作文,所以批改時間是所有科目最長也最費力氣的。
因此幾乎所有語文老師在批改作文時都有這樣的習慣。
那就是先看開頭,再看結尾,然後看中間,看分段。
總之就是利用最短的時間大致看完作文給出分數。
一般除非是高分作文,老師大多都不會一個字一個字地看作文。
我的公式就是利用這個原理……”
頓了頓,林塵在黑板上寫下了一行公式:
優秀開頭+優秀結尾+優秀範文金句=高分作文。
“剛才可能有人注意到,我在這位同學寫作文時,在他邊上放了一本本子。
這本本子就是我搜集近十年高考作文整理出的高分作文開頭、結尾。以及證明論點論據的金句。
這位同學剛才的作文,就是套用了我的公式以及這些材料所寫出來的。
他的開頭大半用的前年一篇滿分作文的開頭,結尾則是五年前滿分作文的。
論點論據裡,用了另外兩年兩篇滿分作文的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