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呂亂政,諸侯大臣滅亡呂氏時。周勃行令全軍:為呂氏右袒,劉氏左袒。
幾乎所有的士卒都殺死了親呂的軍官,左袒振臂為劉氏而戰。
隻是,最近十幾年,隨著天下人口迅速增長。中原與關中的土地再不富裕,漢室已經十幾年沒有授田過了。
與之相反的是,地方上的無地農民和失地農民開始出現。
關中更是成了高利貸商人們的狂歡之所。
貧者無立錐之地,富者阡陌連野的現象越來越多。
在這樣的背景下,晁錯喊出了‘黃金珠玉,寒不能衣,饑不能食’的貴粟論,諸子百家也各自發出了針砭時政的聲音,其中甚至不乏恢複井田製的呼聲。
在某些人看來,井田製是能解決一切社會矛盾與問題的萬能良藥。
隻是……
“恢複了井田製。是不是還要恢複奴隸製,請奴隸主們回來?”劉徹對鼓噪這些歪理邪說的家夥嗤之以鼻。
“正是如此!”劉徹站起身來,看著周亞夫,道:“朕意欲以高皇帝二年和十二年授田令為基礎,將遼東、遼西、朝鮮無主之地,授予天下願遷百姓,這是朕與尚書台尚書、侍中等草擬出來的授田計劃,丞相與禦史大夫請過目!”
說著劉徹就將一個厚厚的白紙裝訂的本子讓王道拿起給周亞夫與晁錯觀看。
周亞夫恭敬的接過那個本子,退回坐位,翻開來仔細閱讀。
越看。周亞夫心中就越驚訝。
本子上對於移民遼東遼西以及朝鮮的計劃和安排,幾乎做到了事無巨細。
提出來的想法和方略,看上去也讓人感覺非常可行。
隻是……
周亞夫放下那本計劃書,對劉徹躬身問道:“陛下。臣有一問:依此方略,所有移民,在初期皆實行軍管,以仕伍部曲編組,號為:屯墾軍,那這屯墾軍。歸屬何司,受命何人?”
“自然是歸屬於丞相府,受命於朕,屯墾軍所有軍官,皆由退役士卒擔任!”劉徹答道。
這個移民計劃,劉徹與自己的貼身幕僚了商討了將近三個月之久,所有的細節都反複商討過。
整個計劃,是劉徹借鑒了後世米帝的宅地法案、天朝的建設兵團以及中國曆史上的府兵製度,取其長處擬定而成。
按照計劃,所有移民,全部以類似天朝建設兵團的形勢,集體開墾,集體耕種,集體居住。
開墾的土地,在耕種五年後,才能歸屬耕種者。
同時,移民們可以在屯墾軍的編製下,合法擁有包括強弩在內多數漢室製式武器,他們每月都需要按時訓練,遇到戰爭,他們要自備武器鎧甲,在朝廷的命令下,奔赴前線。
這是目前條件下東北和朝鮮地區最好的移民選擇。
因為,假如沒有集體的力量來保護和相互幫助,移民們很難度過東北地區嚴峻的寒冬。
而且,遼東、遼西、朝鮮都是中國新得土地,遼東、遼西納入中國統治不過兩三百年,而朝鮮更是剛剛入手。
移民們過去,幾乎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沒有集體的力量,僅靠個人,無疑會非常艱難。
當然,為了避免出現類似明朝的衛所製度發展到後期的悲劇,劉徹規定,每一個屯墾軍,都有十年的限製,十年之後,解散屯墾軍,化軍為民,同時,地方官員擁有對屯墾軍的管轄和治理權力。
而且,屯墾軍的所有軍官不允許在軍中占有任何土地。
作為補償,當屯墾軍解散後,所有屯墾軍官可以選擇回鄉擔任亭長、廧夫或者縣衙的官差乃至於縣尉等官,或者可以全家移民關中。
隻是響應的,這個移民計劃的投資也是很大的。
不同於過去的授田,官府把土地和田宅交割給農民,就可以等到收賦稅了。
屯墾軍在最開始的一兩年,幾乎就完全是漢室自己出錢在搞。
移民們路上的開銷,遞到目標後開墾土地、營造堡壘和村莊的經費,幾乎都要朝廷支出。
以計劃中目標第一期十萬移民每人五千錢的經費計算,那就是五萬萬錢,相當於漢室一年財政收入的一成。
而且,當第一期移民在度過第一年的適應期,整個政策被證明確實可行後,緊隨而來的,將會是多大十五期,跨度十幾年,總數多達百餘萬的龐大移民計劃。
倘若所有移民都要朝廷來負擔支出。
這國庫根本撐不住!
但是……
當劉徹說出,所有屯墾軍都歸丞相府指導,而且,計劃書中明確提出,所有軍官都由退役士卒擔任後,且屯墾軍十年到期後解散時,軍官們可以按照各自職位大小和功績回鄉擔任基層官員或者遷居長安這樣的優惠。
周亞夫就知道,這個計劃,他不支持,也得支持,支持了還要支持!
答案很簡單。
周亞夫隻要敢否決這個計劃,明天,聽到風聲的關中無地農民和退役士卒就敢去尚冠裡的長平侯府堵他周亞夫家的大門。
尤其是關中農民,那可是連天子都敢罵的主!
周亞夫苦笑一聲,他知道,自己這是跳進了天子挖的坑裡了。
再想想之前王道那麼輕易就道出了天子召見他的意圖的話語。
周亞夫哪裡還不明白,天子這是在拿著移民計劃,逼他同意鹽鐵官營。
“陛下果然是聖天子啊!”周亞夫苦笑一聲:“難怪許多人都說,今上有太宗孝文之風!”
當年,太宗皇帝可不就最善於用一件事情逼著臣子們去同意另外一件事情?
但他能怎麼樣?
作為軍方出身,且有著濃厚軍方背景的丞相,周亞夫不能也不可能拒絕屯墾移民軍這樣對軍隊帶有明顯善意和好處的計劃。
除非,他周亞夫願意自絕於軍隊,周家子子孫孫都不再入伍,不再統軍!
不止如此,他周亞夫還要背上全天下百姓的謾罵!
漢室百姓,盼望授田,如大旱的莊稼渴望雨水滋潤一樣。
授田,是天下無數失地農民和貧困百姓心中念念不忘的美好事物。
在漢室,天子沒有提出授田,那就罷了。
但天子若提出授田,而因為臣下反對,導致無法授田,那全天下的怨望就全部都要集中到那個臣子身上了。
沒有人能抵擋住全天下的怨望。(未完待續。
PS:明天會發一個西漢初年的授田法令和實施情況的說明在作品相關,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