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季主向來神龍見首不見尾,常常帶著門下弟子與童子,周遊天下。
劉徹即位曾經三番五次,派出使者前去尋找這個漢室神棍界的巨頭。
當然,隻是做做樣子的。
司馬季主是當世為數不多,真正不想當官的人。
太宗在位時,曾經屢次征辟司馬季主。
但人家隻想逍遙自在的過自己的生活,不願意趟政治這趟渾水。
所以,曆次禮娉,都被拒絕。
但樣子還是要做。
‘禮賢下士’‘求賢若渴’這樣的把戲,就是後世蒙元與滿清都要冠冕堂皇的做做樣子。
所以劉徹登基後,照例就派出了使者,征辟那些天下知名的各派名士,自然,司馬季主也在其中。
價碼嘛,也很高。
全部是以千石甚至兩千石的待遇禮娉。
隻是職位,全部都是博士……(這是劉徹發明的,跟以前比,博士官職變得有等級了,有八百石、千石、兩千石等三個級彆)
跟後世的想象不同,漢室初期,征辟名士,一般都不會直接任命實權官職。
當初,呂後延請天下聞名的大名士‘商山四皓’來給劉盈的太子大位保駕護航,給出的價碼,也不過是所謂的建成候呂澤客卿,雖然財物待遇比擬王侯,但職位卻是連編製也沒給……
征辟名士,真正給出編製和地位的,還是太宗。
但那也隻是博士而已。
雖然職位待遇,都比較高。
但實權卻是一點也沒有。
皇帝高興或者興趣來了,就去公車署或者傳召博士們隨行,談經論道。
除此之外,博士官們想要插手朝政,影響政局,幾乎是不可能的。
翻開史書,小豬之前,真正能將名聲轉換成權力的,一個也沒有。
哪怕是教育出了晁錯這樣的法家能臣的法家巨頭張恢,曾經門下有著兩代楚王,四位九卿,兩千石數以十計的浮丘公,也不曾因其名聲,出任過什麼官職。
最多,就是統治者會非常尊重他們。
但想要實權?
免談!
這個政策,劉徹認為是很好的。
務虛的,搞理論的,就去務虛,搞理論吧!
跑出來當官那是害人害己。
當然,你實在想做官,也不是不行。
你要願意從基層乾起,劉徹舉雙手歡迎。
隻是,這是不可能的。
事實證明,劉徹的改革非常成功。
許多過去‘不願意為五鬥米折腰’的巨頭,這次紛紛倒在了兩千石博士的糖衣炮彈下,乖乖的跟著使者來到長安,出任了千石至兩千石不等的博士官。
雖然他們很快發現,除了級彆變了外,一切然並卵,甚至連常朝,他們都不能參與,隻能在朔望朝刷刷存在感。
九卿各衙門和少府蘭台尚書們的閉門會議,更是連結果與討論的內容,都不給他們打聲招呼。
但,文人嘛,就是那樣,麵子上滿足了就好。
許多人對兩千石這個頭銜,甘之如飴。對自己的綬帶與官印的顏色,更是歡喜得不得了。
當然,本著資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則,最近,劉徹開始在博士們中間動員起來,鼓動他們去即將成立的太學與大漢皇家學苑擔任祭酒、主教,教育年輕學子。
效果還不錯。
隻是,世界上總有些異類或者說真正淡泊名利的高人。
司馬季主就是其中之一。
儘管劉徹直接開出了兩千石的黃帝內經與道德經博士的價碼,但人家依然是不鳥。
好吧,不鳥就不鳥吧。
當時劉徹也沒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