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著漢朝單於,據說還多次受到漢朝單於接近和嘉獎,加上他的客廳裡放著的那個被硝製成酒器的鮮卑王腦袋,在這極東之地,已經沒有那個不開眼敢得罪他了。
得罪他的後果,等於向東邊那個帶甲百萬,幅員萬萬裡的龐大帝國開戰。
沒有人能擋得住漢朝單於的雷霆之怒。
據說,連匈奴單於,現在也不敢惹惱漢朝的單於。
“可惜啊,我們烏恒人,沒有一個叫少皋的祖宗……”野力之想到這裡,不禁有些垂頭喪氣。
濊人的外貌特征,跟漢朝人非常相似。
所以,他們攀起親戚來,自然是非常爽利的。
但,烏恒人卻不行……
野力之看了看自己族人的黃色胡須和明顯不同的膚色,無奈的搖了搖頭。
烏恒人的長相,非但不似漢朝人、濊人、朝鮮人,就連匈奴人也不像,在草原上,隻有少數幾個他們的近親部族像是鮮卑什麼的,跟他們有相同的膚色和相貌。
…………………………
再次上路後,張未央抽了個空,跑到使團的正使,新化主薄徐堅那裡,報告了自己打探來的一些消息。
徐堅聽完,也很感興趣,立刻讓人記錄下來,形成文字。
中國的士大夫,自從春秋開始,就已經注意到,要對付夷狄,首先要了解他們的習俗和傳統。
而且,徐堅不像張未央,在一年前還是個半文盲。
徐堅出生在薊城,他的父祖,都是燕國王宮的侍從,因此,他曾經在燕國的王宮藏書中看到過一些記載。
而這些記載,與張未央所說的烏恒人的一些習慣與習俗,在某些地方,頗為相通。
“大抵烏恒,當是東胡之後……”徐堅在心裡猜測著。
在戰國時期,燕國在擴張的時候,曾經遭遇了東胡人的挑戰,東胡甚至一度能壓著燕國打。
直到戰國後期,李牧出世,才讓燕國的戰略局麵好轉。
而那段時期,燕國人跟東胡之間曾經有過密切的外交往來。甚至燕國曾經有王子質於東胡,相關記載比較多,留存到今天的也有不少。
徐堅就是從這些殘缺的記錄裡,嗅到了東胡與烏恒之間的隱約聯係。
隻是。他也不敢確定。
畢竟兩者之間的共同點已經不多,也有可能是曾經受到東胡影響的某個部族轉變而來的。
…………………………
使團在冰天雪地的荒野中跋涉,漸行漸北,慢慢的遠離了新化城。
三天後,更是離開了漢軍的最遠巡邏地區。越過了山巒,進入了一個由冰雪和群山組成的世界。
到了此處,整個世界都是一片白茫茫的,很容易就迷失了方向。
好在,烏恒人帶著的獵犬,似乎有著類似老馬識途的天賦,總能在關鍵時刻,及時的指引方向。
除此之外,它們似乎嗅覺非常靈敏,能輕易的發現那些躲藏在雪地裡的兔子一類的動物。倒也給使團補充了不少肉食。
對使團來說,唯一的麻煩是,他們必須露宿了。
而在冰雪世界裡,選擇一個好的露宿的地點,而不至於第二天早上醒來發現自己已經被冰雪埋了,無疑事關生死。
而且,群山間凜冽的北風和夜晚近乎能殺人的低溫,也開始困擾使團。
在進入這片陌生和荒蕪的冰雪世界後,使團開始出現了傷病。
到第二天,張未央起來後發現。甚至有一個漢軍士卒,在夜晚守夜時,凍死在了哨位上,而他身前卻依然燃燒著火堆。
這無疑是一個慘痛的教訓。
所以。從此,使團中的人,每次守夜,都會有三人,相互提醒和警示對方。
但這樣,並非長久之計。
好在隨行的烏恒人寬慰使團中的其他人。說馬上就能進入鮮卑人的活動範圍了。
鮮卑人肯定會在附近留下他們狩獵時居住的石洞甚至石室。
進入山洞,就不必再擔心嚴寒的低溫,悄無聲息的奪走人的性命。
果然,在進入了烏恒人所說的那個地方後,使團在沿途的山上,發現了好幾個可供人居住的山洞,洞裡麵,甚至有著熄滅的火堆和鋪得整齊的乾草鋪,甚至運氣好,還能發現許多木柴。
但,隨著繼續前進,烏恒人和他們的獵犬,開始緊張起來。
張未央甚至發現了,有些時候,那些原本極為安靜和馴服的獵犬會蹲下身子,嘴裡發出低吠,野力之更是如臨大敵一樣的警惕著四周。
“怎麼了?”張未央於是過去問道。
“鮮卑人來了……”野力之很謹慎的說道:“快去告訴其他人,準備戰鬥,我們的獵犬聞到了鮮卑獵手的氣味,這絕不會有錯的!”
“鮮卑人?”張未央聞言,並不怎麼放在心上。
作為一個漢人,張未央有足夠自信。
去年,鮮卑人不過偷襲殺死了幾個濊人,他們的王的腦袋,就被送來新化,現在都還擺在滄海君的客廳裡。
就這樣的小族寡民,還能怎麼樣?
他們難道有膽子襲擊和阻攔身負天子使命的大漢使團?
但,野力之的下句話,卻讓張未央立刻警覺起來。
“鮮卑有很多野人部族,這些野人部族裡,有一些是獵頭族,他們會像狩獵野獸一樣,狩獵不是鮮卑人的其他人類!”野力之鄭重的說道:“尤其是在這樣的冬天,他們很難獵獲獵物,就會以人為食物!”
張未央不敢怠慢,馬上就將這個情況反應到了徐堅那裡。
徐堅聽了後,立刻就下令,武裝起來,但卻也沒有怎麼害怕。
使團裡足足有著十幾個受過軍事訓練的士卒,另外還有十幾個濊人,還帶來了弓弩,遇到一般的小部族,根本不用害怕,碾過去就是了。
但是,徐堅很快就知道自己錯了。
遠方的山巒上,出現了人影。
不是一個兩個,也不是十個二十個,而是數以百計,密密麻麻,乘著雪橇車,呼嘯而來的夷狄。
而且,他們不止從一個方向出現。
野力之看到了,立刻就大聲喊道:“這是鮮卑本部的人!”
對於自己的鄰居,烏恒人實在是太熟悉了。
閉著眼睛都能分辨出,那些是野鮮卑,那些是真鮮卑。
隻是,這些鮮卑人,什麼時候從鮮卑山上走下來了?
徐堅看到這樣的情況,卻放下心來了。
在這樣的天氣,這樣大張旗鼓的出現,鮮卑人,肯定不是來為難他們的。
於是,徐堅拿起自己的節犛,彈了彈身上的積雪,走出使團,來到前麵,對著那些呼嘯而來的鮮卑人用著匈奴話喊道:“來者何人?此乃大漢使團駐節之處,依據大漢天子與匈奴單於約法,凡漢使團節犛所在,視同匈奴單於大蠹在處,凡大小渠帥,不得侵犯!”
連續喊了三遍,那些呼嘯而來的鮮卑人,停在了距離使團所在百步外的地方,然後,就沒有了動靜。
這讓徐堅感覺有些喉嚨發乾。
可能過了大約一刻鐘,或者更久,徐堅感覺自己都快拿不穩手裡的節犛時,百步外的鮮卑人群眾,走出了一個披著狐皮的男子,這個男子用著匈奴話對使團喊話道:“鮮卑大人丘可具,聞聽漢使到來,不勝歡欣,特請漢使及使團諸位,來鮮卑山做客!”
他用的是字正圓腔,極為通順的漢語。
而且還是明顯帶著齊魯口音的漢語。
這讓徐堅頓時就像見了外星人一樣——什麼時候,這冰天雪地,荒無人煙,而且從未有過中國人到訪過的蠻荒之地,出現了漢人的身影了?(未完待續。
PS:注:鮮卑和烏恒同宗同源,目前烏恒人的社會習慣什麼的,已經不太可考,隻有零星記載。譬如魏書,晉書中能找到一些,後漢書裡也記錄過一些。從這些記載裡,能知道一些大概。譬如,烏恒人的胡須是黃色的,屬於白種人,鮮卑人也差不多。證據就是晉明帝被人罵是黃須鮮卑奴,因其母親是鮮卑人,他本人也是黃須,帶有白種人特征。另外,烏恒人善養狗,鮮卑人住石洞,這都是明史記載的。後漢書記載,烏恒人‘至葬則歌舞相送。肥養一犬,以彩繩纓牽,並取死者所乘馬衣物,皆燒而送之’這證明他們會用犬送終。至於鮮卑人早期居住在石洞中的記錄就很多了,北魏甚至曾經專門派人回祖宗生活的石洞祭祀。另外,鮮卑烏恒的首領,都稱大人,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已經不清楚烏恒山和鮮卑山在那裡,隻大概知道在當時的饒樂水,現在的西拉木倫河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