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臣知道,自己可以將很多罪名栽倒一個死人頭上,但卻很難誣陷一個活著逃出漢軍包圍圈的右賢王。
也無法誣陷!
因為,到那個時候,出於宣傳需要,尹稚斜會被塑造成一個身陷重圍,但依舊奮力抗爭的英雄。
那這個鍋誰來接?
折蘭王被俘,看上去是個不錯的背鍋俠。
然而,讓他背鍋,彆說是軍臣了,就是下麵的奴隸也不會相信的。
況且,將本方最強的部族的首領,說成是一個愚蠢無能昏庸的家夥。
這隻能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所以……
軍臣的視線,在休屠王的身上稍微停頓,看得對方心裡發毛。
若尹稚斜突圍成功。
“就隻能讓你去死了!”軍臣在心裡想著。
到那個時候,休屠王就會成為那個與東胡王狼狽為奸,為了利益,出賣匈奴的賊子!
而且,這樣做還可以一石二鳥。
既可以借此打擊那些跟尹稚斜關係太過密切的部族,警告他們,也能震懾幕南的部族,讓他們不敢跟漢朝靠的太近!
這樣想著,軍臣就又道:“休屠王,你馬上派人去漢朝的雲中郡,遞交本單於的國書,給漢朝的皇帝!”
如今,尹稚斜被圍在馬邑。
從時間上看,他的部族和軍隊,應該已經彈儘糧絕,準備突圍了。
軍臣明白,自己率領單於庭主力南下,其實就是來接應可能突圍的匈奴軍隊,同時震懾住漢朝的其他軍隊,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但,倘若尹稚斜全軍覆沒在馬邑。
那麼……
“本單於必須將俘虜們要回來!”軍臣在心裡想著。
隻有將被俘的軍隊弄回來,他才能知道,馬邑城外和武州塞外,到底發生了什麼?
漢朝那個莫名其妙冒出來的驃騎將軍和他的軍隊,到底用了什麼花招,居然能在正麵擊敗無敵的折蘭騎兵!
若弄不清楚這個事情,匈奴將來還會吃虧!
而且,這也關係,馬邑之戰,最終到底怎麼收場的問題。
講道理的話,匈奴軍隊自己找死,跑到馬邑去,被漢軍在野外全殲。
這屬於活該!
但,遊牧民族從來都不講道理!
更何況,便是農耕國家,文明國家也是如此!
道理是什麼?
兩千年後是五大流氓手裡捏著的三大真理和可愛的小蘑菇們。
在那之前,是在大炮射程範圍內。
而在如今,真理,掌握在弓箭射程範圍之內和騎兵的數量之上。
對匈奴騎兵的數量優勢,軍臣還是很有自信的!
倘若漢朝皇帝不給他這個麵子,等於不跟他講道理。
那他就不得不帶著道理,將整個漢朝的北方長城,攪個雞犬不寧。
哪怕是彼此陳兵在長城腳下,相互消耗!
漢朝的長城再堅固,防禦再好,幾千裡的防線,總能有疏漏和突破口。
拚著自己損失慘重,軍臣也會讓漢朝知道,自己是不好惹的!
軍臣就不信了。
他的騎兵消耗大,但漢朝軍隊對峙的消耗,就很小了嗎?
幾十萬軍隊,上百萬的民夫。
要是從冬天對峙到夏天,保證漢朝北方發生饑荒,大量的農田荒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