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嗬!”劉徹趟在塌上,背靠著夏胭脂柔軟的軀體。
小公舉橙橙剛剛學會走路,在殿中咿咿呀呀的蹦來蹦去,天真無邪,讓人看了莞爾。
“陛下何事發笑?”夏胭脂小心的問道。
“哦,沒什麼……”劉徹不動聲色的放下手裡的奏疏,嘴角抿出一絲笑容。
“穀梁的這個奏疏,來的是時候……”劉徹在心裡想著:“也該結束如今混亂不堪,無止境的捐助和助學了……”
今天的漢室,學術與錢權之間的聯係和糾纏,幾乎就跟後世米帝的黨派與財閥一般密切。
商人、大地主、貴族還有那些官僚。
揮舞著金錢,拿著權力開路。
與諸子百家建立起了緊密的聯係。
公羊派、黃老派,乃至於曾經衰弱到幾乎要斷絕傳承的思孟學派。
都有金主在背後,也都有貴族官員站台。
就連雜家,在安東的發展,都離不開當地的貴族和商人的支持。
如今天下,除了魯儒和穀梁,因為某些原因的緣故,沒有跟權勢、金錢結合外。
其他所有派係,不分大小,都是錢權的產物。
當然,這也不能怪他們。
畢竟,教育事業是要燒錢的。
更需要來自官府和權貴的支持。
不然,教育就無從談起。
隻是……
現在這樣混亂無序的局麵,必須得到控製。
任何事情,都必須有一個規則。
隻是,劉徹一直沒有想到一個合適的借口和理由來介入此事,又害怕因此造成一場持續動蕩的政治危機。
這才投鼠忌器,沒有插手。
如今,這穀梁派的報告,讓劉徹有了理由和借口了。
但這個事情,還要等一等。
因為劉徹還沒想好,具體如何控製和監督。
畢竟,這種事情,是他有生以來麵對的全新事情。
不同於後世,也不同於中國曆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
金錢、權勢和學術,以一種畸形的方式相互捆綁著,用中國式的社會人情網絡和鄉黨作為依托,以利益為紐帶,緊緊的聯係在一起。
暫時將這個事情放到一邊,劉徹躺在夏胭脂的身上,閉目養神,思考著問題與對策。
石渠閣之會,已經是近在眼前。
太常衙門的占卜顯示,這個月月中的戊辰日(十五),就是一個吉利的日子,適合作為石渠閣之會的開場!
現在,諸子百家的巨頭,共聚長安。
各種紛紛擾擾的問題,讓執金吾和衛尉,忙的喘不過氣。
而今年的考舉,也肯定會和石渠閣之會的結果,息息相關。
另外高闕之戰的善後問題,以及有功將士士卒的封賞落實,這一個多月來,也占去了劉徹太多時間和精力。
種種事情,糾纏到一起,讓他都有些疲憊了。
“真不知道,那些事事親力親為的君王,是怎麼活下去的……”劉徹在心裡歎了口氣。
沒有多久,劉徹就沉沉睡去。
等他醒來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
夕陽西下,餘暉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