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以關中的墨社為根基,不斷的宣傳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同時深入少府的工坊和底層百姓、市民之中,深深紮根。
在整個天下來說,墨家的力量,依然微不足道。
但在關中,卻已經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了。
至少也是儒法黃老之外的第四極。
假如說,繡衣衛是劉徹用來監督和控製並且影響官場的那把刀。
那墨家就是劉徹用來鞭笞和監督輿論界以及學術界的那把刀。
兩把刀,雙管齊下,控製和影響著漢室的政治、學術、思想,使之始終不會超出劉徹的控製之外。
這也是古今中外,所有成功國家的必備。
不管是什麼政治體製和什麼樣的時代,統治者都必須握有可以隨時乾涉和控製時政、經濟以及學術、思想的刀。
這把刀不一定要拔出來殺人。
但一定要有,而且一定要保證,無論在什麼時候,它都可以控製局勢。
做不到這些的,統統都要撲街。
如明朝之亡,實際上就是皇帝的兩把刀都失去了力量和威懾力。
東廠和錦衣衛甚至已經淪為了擺設。
所以,即使沒有李自成和滿清,明朝也肯定會滅亡。
墨家現在當然清楚自己的定位。
事實上,石渠閣之會後,這個跡象已經很明顯了。
天子拿著墨家,威脅其他所有學派——你們不聽朕的,朕就找墨家。
於是,所有學派的膝蓋都軟了下來,乖乖聽命。
這對於墨家而言,當然有利有弊。
目前來看,利大於弊。
所以,楊毅毫不猶豫的拜道:“陛下請吩咐……”
“最近,法家的諸卿,可能會跟儒家有所紛爭,朕希望墨家到時候能助法家一臂之力,至少,也要消弭掉來自黃老派的可能反擊……”劉徹毫不避諱的當著汲黯的麵說道。
這是在告訴汲黯——快點去告訴黃老派,不要在這個問題上跟朕來頂牛。
當然,在這其中未嘗沒有威嚇的意圖。
所以,不止楊毅,連汲黯也是深深低頭,表示臣服。
“另外,褒斜道即將竣工……”劉徹轉身道:“朕希望卿能帶來墨家士子去給朕去仔細視察一遍,以防有錯漏之處……”
褒斜道工程,從開始施工到現在,已經差不多六年了。
在過去六年裡,臨邛的程鄭嬰和卓王孫,每年都要砸下了兩萬萬以上的資金和數不清的物資來建設這條偉大的道路。
自然,花了這麼大力氣,這條道路和其附屬的渠道,也就比曆史上那條狹窄的小路要寬敞許多,安全許多。
不過,劉徹卻不太放心。
畢竟,資本家的良心,從來都是要打個問號的。
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問題,還是得讓墨家去仔細勘察一遍。
而在這個事情上,劉徹相信,墨家比官僚要好無數倍。
至少,官僚可以被收買,但現在的墨家學者卻不是錢能拉攏和收買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