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群之中,幾乎就是挪著,挪到了章台街。
到了章台街,情況就變得好多了。
如今,士大夫貴族和有錢人,是不屑於來這裡的。
住在這裡的,也基本都是長安中下層,特彆是底層的百姓。
簡單的來說,就是貧民窟。
但在百年之前,卻非如此。
百年前,這裡是秦始皇的章台宮所在。
完璧歸趙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荊軻刺秦王,秦王繞柱走的不朽傳奇也發生在這裡。
自秦惠文王以後,秦國的政治和決策中心就是此地。
可惜,現在,一切物是人非。
項羽一把大火,埋葬了秦帝國的所有輝煌宮闕與一切永恒不朽的功業。
章台宮已經成為了一個曆史符號,一個被埋葬在地底的瓦礫。
此地,也漸漸成為了貧民窟。
變成了臟亂差的代名詞。
過去數十年,這裡是遊俠和地痞的樂園,是殺人犯和強盜的老巢。
無數百姓深受迫害,敢怒不敢言。
直到今天,長安城改造過後,此地才漸漸煥發出生機。
由於劉徹討厭一切與貧民窟有關的製度和機製,所以,廷尉衙門及其官署、家屬,都被他從北闕搬遷至此,更特地將柳市這個超大的生活集市也安排在此地。
這使得此地,也有了達官貴人出沒,甚至能看到許多列侯、士大夫以及外戚的蹤影。
不過……
作為過去的貧民窟,這裡生活的百姓,一直就是這個城市的中下層,其中以下層居多。
此時,長安城的下層百姓,那些極困人民的生活是個什麼樣子?
劉徹略知一二。
繡衣衛和禦史們也都報告過一些。
但直到親眼所見,他才明白,自己的努力還遠遠不夠,這個國家的人民還非常窮困。
透過馬車的車簾,劉徹看著沿街玩耍的小孩子。
這些孩子,全都穿著打滿了補丁的衣服,紮著一個個總角辮,鼻涕和汙穢滿臉都是。
這些孩子都是些五六歲、七八歲的小孩子。
若放在兩千年後,每一個都是家長手裡的寶貝、心肝。極儘一切寵愛與保護。
但在這裡,他們像雜草一樣生活著。
幾乎所有孩子,都有著一定程度的營養不良。
甚至,有人骨瘦如柴。
但這並不可怕,事實上來說,他們的情況比起以前要好多了。
以前,他們彆說營養不良,恐怕連營養不良的機會也沒有!
在元德之前,關中十二歲以下孩童的夭折率高達五成!
每兩個孩子就會有一個根本活不到十二歲!
而如今,隨著生活水平和經濟情況以及醫療衛生情況的轉好,這個夭折率已經減少了百分之八十。
但劉徹還是很不滿意。
這裡是什麼地方?長安城!
大漢神京,帝國首都,天下中心。
但百姓,尤其是孩童依然有著餓殍,有著大量的人民生活在極度貧困線之下,他們家徒四壁,家無餘財。
而就在這些百姓之側,戚裡和尚冠裡,北闕以及未央宮,卻是日日笙歌,歌舞升平。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這就是現實!
若這個現實不可改變,劉徹心裡麵或許會好過一些。
但事實是——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