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最終以39勝11負的戰績結束了他們的新年一月征程。
這是段極為艱苦的賽程。
但在戴維斯等主力因傷缺陣期間,邁克馬龍卻是充分展現了他的執教才華。
通過調整人員輪換,戰術優化,以及常規賽開始前就製定的“孰輕孰重”作戰計劃.
在這段不少球迷事先認為勇士很有可能掉隊的賽程過後,勇士成功留在了西部上半區。
並且,距離目前排名西部第一的菲尼克斯太陽,勇士也隻有2個勝場的差距。
孰輕孰重——這是秦嶽根據馬龍在常規賽開始前,給不同比賽貼上對應標簽,一早便確定了哪些比賽勇士會全情投入,哪些比賽勇士可以消極怠工的作戰計劃所起的代號。
另外,必須得申明的是
雖然有些比賽,勇士會選擇性地消極怠工,但這並不意味著勇士會在這些比賽裡故意輸球。
馬龍提前貼好的標簽,隻是決定了勇士在不同夜晚的投入程度。
而且,在某些勇士被惹急了的夜晚.
這些事先貼好的標簽,也會因場上勇士球員被激怒而作廢。
比如勇士在1月18日與馬刺進行的那場比賽。
前三節比賽過後,由於當時勇士已經落後馬刺多達19分,邁克馬龍本已經在開始思考下一場比賽的戰術。
可在節間休息接受采訪時,馬刺主教練格雷格波波維奇卻突然說了一句:“隻要判罰尺度正常,我們的防守完全能應對勇士的進攻。”
這句話徹底激怒了勇士陣中的每一名冠軍球員。
於是,一場經典的“大火收汁”在甲骨文球館上演了。
第四節比賽,在秦嶽的率領下,瘋狂至極的勇士總計在外線完成了17次出手,並命中了其中10球。
單節10記三分。
在這些不講道理,甚至毫無邏輯可言的三分球麵前,馬刺那引以為傲的鋼鐵防線哪裡還繃得住?
終場,104比112。
在末節率領勇士反敗為勝的秦嶽於賽後接受采訪時說道:“隻要判罰尺度正常,我們的進攻完全能碾碎所有防守!”
對此,波波維奇很不服氣。
波波維奇的不服氣,源自於勇士在第四節比賽命中了太多本不該命中的不科學三分。
新賽季,隨著各支球隊的場均三分出手都有所增加
各支球隊在更加認可三分球的同時,也逐漸意識到了在當前時代,三分球的合理出手次數,應該在場均二十至二十五次左右。
太少的三分出手無法緩解進攻方在破解鐵桶陣時的壓力。
但過多的三分出手
那純粹是在賭命。
尤其是本賽季,為了保持一定的競技性,聯盟默許各支球隊可以在部分比賽裡使用激進防守策略的前提下。
除非你有一名能隨心所欲頂著防守人出手,並能以超過35%以上的三分命中率將籃球穩定射入籃圈的投手,否則,盲目增加三分出手次數,很可能隻會適得其反。
作為過來人,秦嶽很清楚,當前時代的優質射手還是太少。
在三分線被發明之初,NBA不是沒經曆過為了進攻而進攻,壓根不設防的八十年代。
可即便是在那個各支球隊場均得分動輒110分以上的年代,三分球也隻是被視為一項雜耍般的技巧。
至於原因?
當然是因為,在三分線被發明之初,當時的NBA有幾個人能保證他們能以相對穩定的命中率把籃球從遠距離射入籃框?
就像籃球戰術永遠不會過時,隻是需要遇到對的人。
直到九十年代中期,越來越多的優質射手開始出現.
尤其是在休斯頓火箭以當時令人震驚的場均22次三分出手①射落總冠軍後,人們才漸漸意識到,三分球是可以作為製勝法寶去幫助一支球隊取勝的關鍵技能。
(①94/95賽季季後賽,火箭全隊場均22次三分出手,命中率39.1%)
要知道,相比那個咆哮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中期的NBA,可是正值鐵血籃球當道的NBA。
毫無疑問,正是當年那支“不要低估一顆冠軍的心”的休斯頓火箭,引領了三分球的第一波潮流。
而21世紀初,隨著NBA引進聯防,為了打破各支球隊那無比折磨人的鐵桶陣,目前的NBA也到了需要改革更化的年代。
既然勇士已經用更多的三分出手證明了三分球正是破解鐵桶陣的關鍵,那各支球隊自然會積極跟進。
但,戰術跟進了.
現在的NBA卻出現了另一個問題:
優質射手太少。
自由球員市場上,能在當前對抗級彆下投出高命中率的三分投手早已被各支球隊一搶而空。
這種供不應求充分證明了,現如今的NBA有多需要優質射手。
本賽季的勇士就是最佳案例。
作為06/07賽季唯一一支場均三分出手超過二十五次,卻能在總戰績排行榜上,位列聯盟前五的球隊.
因為勇士隊內有著一群符合標準的投手,所以在破解鐵桶陣時,他們自然可以進行數量更多的三分球嘗試。
雖然秦嶽承認,他們翻盤馬刺的那場比賽帶有一定運氣成分。
但這樣的運氣,也與勇士的三分球比其他球隊更有把握有關。
不過,在當前NBA允許的對抗級彆下
勇士也不可能每個夜晚都去賭命。
秦嶽很清楚,即便是在後世的小球時代,隻要NBA允許使用更加激進的防守策略,那除非人人都是斯蒂芬庫裡,否則各支球隊的場均三分出手次數一定會下降到三十次左右。
至於庫裡本人能否適應如此激進的防守策略?
秦嶽相信,也許庫裡某些夜晚的三分命中率會因防守強度而下降,但既然有雷吉米勒珠玉在前,那庫裡勢必也會尋找到對抗高強度防守的辦法。
畢竟,真正影響時代變革的從來都不是戰術,而是人。
2月1日,迎來墨菲複出的勇士,就在客場用菲爾傑克遜引以為傲的三角進攻,轟垮了內線有德懷特霍華德坐鎮的奧蘭多魔術。
作為今年東部的全明星先發中鋒,霍華德的防守麵積以及他的掃蕩能力已經初露崢嶸。
因此,為了在與魔術的這場比賽中更好的建立起內外線聯係,邁克馬龍決定先從魔術的禁區入手。
賽前,馬龍的想法很簡單,隻要把霍華德打得不敢出來,那勇士在外線肯定能因此獲得更多機會。
但隨著比賽開始,馬龍卻是很快便發現了他的想法究竟有多天真。
球場上,勇士的進攻回合。
在又一次於背打中通過節奏騙掉霍華德的重心後,隻見秦嶽旋即轉身,並輕鬆切入籃下為勇士再添兩分。
比賽裡,麵對勇士的三角進攻,魔術主教練布萊恩希爾甚至就沒想過要包夾秦嶽。
因為在他眼裡,霍華德的低位防守是值得信賴的,魔術根本沒必要投入更多的兵力去圍剿秦嶽。
然後
霍華德就被秦嶽教做人了。
由於霍華德的下盤不夠穩,力量基本都集中上肢,所以秦嶽總能在比賽裡通過各種方式,於低位背打中戲耍這位魔獸。
結果打著打著
勇士哪還需要其他球員在外線提供的火力?
“我實在是太天真了,我居然認為德懷特霍華德能防住我們的彌賽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