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沒有再組織強攻。劉封也沒有再去搦戰。
雙方保持了一個暫時的和平。
這幾日裡。
劉封先將麥城的傷兵送回了江陵。
在麥城,傷兵是很難得到有效的救治的。
三日後。
捷報傳出:宜都的陸遜放棄了抵抗。
一開始憑借山水險要,陸遜還能擋住劉備。
後來關羽派了四千水軍溯流而上,沿途宣傳孫權已經求和,直接將陸遜給整不會了。
跟著陸遜的謝旌、李異等將校,也懵了。
我等正欲死戰,吳侯你何故求和?
不論是陸遜還是謝旌等將校,其實都明白:求和就是個漂亮詞,說難聽點就是孫權被打得被迫請降。
前有劉備陸路步步為營,後有關羽水陸步步推進,江陵的孫權還求和了,陸遜除非腦子傻了才會負隅死戰。
關羽的水軍隻用了五日,就迫降了陸遜。
而有了陸遜及這一萬水軍當籌碼,關羽一麵派人去夏口給孫權施壓,一麵又讓王甫守江陵。
然後親自帶著盧義、關衝等校尉引了萬餘步騎,直奔麥城而來。
得到這個消息,麥城眾將校皆是大喜。
“陸遜請降,君侯增兵麥城,即便曹仁親率大軍抵達,麥城也無憂了!”
“曹仁急急南下,就是想趁著君侯剛與孫權大戰難以分兵,如今君侯即將親引大軍到來,曹仁徒勞無功了。”
“被君侯打得隻敢龜縮在樊城,還敢號稱天人將軍,真是可笑。”
“君侯不去打樊城,就已經給足了曹仁麵子了,曹仁竟然還敢南下,這是一點記性都不吃啊。”
“正好!等君侯一來,就一舉擒了曹仁,奪下襄陽和樊城!”
“.”
劉封亦是暗暗鬆了一口氣。
若是陸遜不降,劉封都準備玩火計了。
劉封在麥城埋了不少引火物,就隻等曹仁到來後,以麥城的糧草為誘餌,來一場“火燒麥城”。
【兜了一個大圈,君侯還是回到了麥城。】
劉封暗暗感慨。
命運有時候就是這麼神奇,即便中途發生了許多的改變,最終也會在同樣的地方留下深深的腳印。
不同的是。
史載的關羽,是在麥城兵敗身亡。
如今的關羽,已經徹底擊敗了孫權,還能帶著大軍來麥城抵擋曹仁。
雖然途中波折四起,但荊州保住了。
次日。
關羽引兵到來,竟隻比曹仁晚到半日!
一問方知:關羽知道麥城有糧草,故而令三軍輕裝急行百餘裡。
得知劉封準備火燒麥城時,關羽也忍不住嚇了一跳:“幸虧關某早早傳信,這要晚一日,關某都得餓著肚子回江陵城了。這可是兩萬人能吃大半個月的糧食,你也真敢燒啊!”
劉封攤手:“能擋住徐晃十日就已經很難了,想再抵擋曹仁的大軍,除了火燒麥城,我可沒第二種法子。
更何況,我原本就是要回房陵的,為了拖住徐晃,我的糧食都被徐晃給搶了,君侯你可得補償我。”
言談間。
關羽也了解到了劉封這十日抵擋徐晃的經過。
聽到劉封跟徐晃又是換家又單挑,關羽的丹鳳眼中也忍不住驚意。
徐晃的武勇和統率,關羽都是非常清楚的。
【沒想到竟然能將大兄威逼到如此程度!大兄也老了啊。】關羽不由感慨。
感慨了一陣,關羽肅容又道:“兄長已令孟達和法尚書帶兵去房陵了,你暫時不用憂心三郡;兄長不日也將抵達江陵城。等退了曹仁,可先隨我回江陵城見兄長。”
聽得劉備要來江陵城,劉封心頭也不由一震。
雖然有派寇安國去給劉備送過信且又屢屢在外人麵前表現出無心阿鬥世子之位,但劉封的內心依舊有忐忑。
劉封也不敢肯定,劉備身邊不會有小人讒言。
這萬一有人給劉備暗示“劉封功蓋世子,軍威甚重,如今又失去繼嗣權,唯恐今後剛猛難製”,劉封就尷尬了。
“賢侄有心事?”
關羽見劉封表情有異,揮手屏退左右,似有猜測。
劉封輕歎:“讓父王勞累奔波,是我這當兒子的不孝啊。”
實話,劉封自然是不能輕易說的。
劉封不肯說實話,關羽也不是傻子。
亦或者說:關羽本身就處於功高蓋主的位置,對劉封的處境反而更懂。
劉封不願說,關羽也沒再問。
隻是在心底,關羽已生了彆樣的心思。
【兄長自入川後,依附的豪族世家越來越多,這群人對兄長未必真心。
跟隨兄長的老人或是故去,或是年邁。
阿鬥如今又年幼,若今後無宗室至親撐腰,恐難製衡豪族世家。
劉公仲文武兼備,假使真能與阿鬥和睦,兄弟齊心,一人在朝,一人在軍,定能保住兄長基業。
這基業,是兄長打下來的!】
經曆諸多事。
關羽對豪族世家看得也越來越清晰。
遠如劉協,身為天子卻諸事不能自主;近如自己,身為治中的潘濬竟然都選擇投降孫權。
劉備雖然不止劉禪一個兒子,但其餘兩個兒子更為年幼。
唯有劉封,年長且又跟著劉備征戰多年,文武兼備,如今又在荊州立下赫赫功勞。
論威望足以震懾地方的豪族世家。
關羽唯一擔心的是:劉封是否真的願意跟劉禪和睦相處,兄弟齊心。
倘若兄弟鬩牆,不論誰贏了,都會動搖劉備的基業。
這不是關羽願意看到的結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