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淩被曹休駁斥,頓感羞惱,沒好氣的冷哼:“敢問征東將軍又有何良策?”
曹休若有良策早就提出來了,方才駁斥王淩更多是心中煩悶想找個人嗬斥發泄,此刻被王淩反問,曹休的悶氣更盛了:“自然是再打。”
“打?嗬嗬。”王淩冷笑:“征東將軍想好怎麼打了嗎?”
曹休聽得煩躁,怒喝道:“王淩,你是在嘲諷我嗎?”
王淩不甘示弱:“征東將軍誤會了,你有陛下所賜黃鉞,督我這個兗州刺史,我又怎敢嘲諷!”
見王淩跟曹休爭執,曹洪的心頭也是火大,沉聲嗬斥道:“夠了!你二人皆被陛下器重,豈能再次爭執惹人笑話?派人去洛陽求援已經來不及了,樊城撐不了太久;以將士如今的士氣,想要再打也占不了優勢。”
王淩和曹休各自冷哼一聲,扭頭不言。
這時。
豫州刺史賈逵開口道:“倘若放棄樊城,隻救大將軍,能否可行?”
“賈刺史,還請細說。”曹洪臉色一凜。
賈逵分析道:“陛下征調了五十二營三路馳援,又邀孫權一同出兵江夏,按道理而言,三路援兵最終都會齊聚襄樊。
可我們在郾城外都打了一個多月了,南鄉和江夏兩處戰場到現在都沒能取得優勢,昨夜劉備甚至還能分心來救。
更何況:我們對劉備是沒有兵力優勢的,我們的後勤補給也不如劉備。
故而我以為:在南鄉和江夏兩處戰場不能取得優勢的前提下,我們應該優先選擇救出大將軍,隻要救出了大將軍,即便丟了樊城也罪不在我們。”
好家夥!
不愧是後世號稱“三代忠良”的賈逵,這見風使舵的本領深得家傳。
曹洪是要良策。
賈逵直接先助曹洪將責任推掉。
不是驃騎將軍你不行,而是南鄉和江夏兩處戰場沒取得優勢。
畢竟。
南鄉有曹真、夏侯尚、徐晃、張郃、郭淮等三萬人,打個隻有一萬人的劉封沒打出優勢,一看就是在劃水。
江夏除了文聘、於禁、臧霸外,還有孫權六萬大軍,竟然也打不出優勢,這必然是文聘、孫權等人在劃水。
先將責任推到南鄉和江夏,再來句“兵力沒優勢,後勤補給不如劉備”,如此就變成了曹洪用區區三萬人遠道而來的去跟有地利和後勤優勢的劉備三萬人打。
打不過,是非戰之罪!
最後再提出核心觀點:放棄樊城,救曹仁。
不得不說,在為主將獻策脫罪上,賈逵還是很懂的。
曹洪聽得撫髯頷首。
權衡間,鮮於輔忽然發問:“若是丟了樊城,襄陽也定然保不住。襄樊都丟了,劉備就徹底控製了漢水。這對大魏而言,可不是好事。”
賈逵篤信而笑:“鮮於將軍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昔日先帝在時,大將軍亦曾固守江陵。後來劉備和周瑜聯手圍江陵絕北道,想要將大將軍困死在江陵。
先帝屢救江陵失敗,最終選擇了放棄江陵隻救大將軍,而後令大將軍鎮守襄樊引劉備和孫權相爭,坐收漁翁之利;孫權屢襲荊州,也證明了先帝的偉略。
我以為,今日的襄樊,亦如昔日的江陵。舍棄江陵,能讓劉備孫權相爭;舍棄襄樊,同樣也能讓劉備和孫權相爭。
諸位試想一番:劉備若是得了襄樊,他的下一個目標是繼續北上宛洛,還是向東先滅掉當了大魏吳王又起兵攻打關羽的孫權?”
賈逵一席話,引起了眾人的深思。
在場眾人,都不是傻子。
代入劉備的立場:孫權一而再再而三的破壞北伐,如何能忍?
襄樊若在曹丕手中,劉備就無法完全控製漢水,荊州的北麵始終存在不可忽視的威脅。
故而。
即便孫權屢襲荊州,劉備也得對孫權采取懷柔政策!
可一旦襄樊被劉備得到,劉備就能完全控製漢水,不論是駐守還是增援,都能暢通無阻。
荊州的北麵沒了威脅,那麼東麵的孫權。
尤其是將治所搬遷到了武昌郡還向曹丕稱臣的孫權,也就成了亟待解決的目標!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最重要的是:孫權稱臣了,伐孫權同樣也是伐魏。既然都是伐魏,自然是優先伐弱小的!還能趁機將孫權屢襲荊州的私仇也一並報了。
而一旦劉備開始伐吳,那麼曹丕就又能愉快的當漁翁了!
畢竟曹丕也不是真心想讓孫權當大魏吳王,純粹是曹丕目前掌控不了江東,故意給孫權一個虛名讓孫權去給劉備製造麻煩。
“賈刺史所言,頗有道理。”曹洪肯定了賈逵的判斷,又提出了疑問:“可如今我們連郾城都破不了,又如何能救出大將軍?”
賈逵瞟了一眼眾人,道:“行軍打仗非我所長,不知征東將軍和前將軍可有良策?”
一招以退為進,貶低自己吹捧曹休和張遼,賈逵成功的將“放棄樊城,救曹仁”的核心問題拋給了曹休和張遼。
能當豫州刺史而非某某將軍,賈逵的權謀素養是要高於眾人的。
曹休蹙眉。
雖然認同賈逵“放棄樊城,救曹仁”的策略,但具體如何去救曹仁,曹休也想不到可行的方案。
張遼亦是如此。
要救曹仁,得先破郾城的張飛。
破不了張飛,去救曹仁就是無稽之談。
沉思間。
一裨將入內,稱劉備放回了俘虜,並讓俘虜帶話稱“朕要放棄郾城,回軍強攻樊城,曹洪曹休,你們想救曹仁的時間可不多了”。
話音一落,帳內眾將皆是臉色一變。
曹休更是厲聲而呼:“劉備這老兵革,太狂妄了!誘敵之計都明著用了嗎?”
賈逵卻是眼前一亮:“方才還犯愁如何才能救大將軍,如今劉備放棄郾城,我等就能以郾城為據點,將計就計了!”
王淩也醒悟道:“昔日右將軍也是先奪郾城為據點,而後佯攻圍頭暗取四塚,最終解了樊城之危。”
曹休對王淩方才的不敬心有怨氣,冷哼道:“劉備既然敢明著用誘敵之計,又豈會不吸取徐晃長驅直入的教訓?樊城就是個陷阱,專門等著我們去的陷阱!這老兵革,真是陰險!”
王淩沒有反駁。
曹休的擔憂也同樣是王淩的擔憂。
劉備自恃地利在樊城設下陷阱,故意要引曹洪曹休等人去鑽陷阱。
若不去,被圍了多日的曹仁必然撐不住!
若去,就會遇到難以預料的危險。
這是劉備的陽謀!
一個曹洪曹休等人不論去與不去都會中計的陽謀!
“是陷阱,又能如何?諸君征戰多年,哪一次征戰沒有遇到陷阱?”一直沉默不語的張遼,徐徐開口。
“不要被劉備騙了!不是劉備想放棄郾城,而是劉備已經守不住郾城,不是每一次劉備都能如昨夜一般及時增援。
既然決定放棄樊城隻救大將軍,那就一定要快!若是慢了,劉備在樊城外的準備就會更充分,救大將軍的難度也會更大。
最危險的地方交給我,希望諸君都能有昨夜的膽氣,並力救出大將軍。
大將軍若是死在樊城,將會是我等一世恥辱!”
厚重而低沉的聲音,讓眾人再次陷入沉默。
曹仁如今的身份,是曹魏的大將軍!
曹丕稱帝還不到兩年!
倘若曹仁被劉備圍殺在樊城,這對曹丕的政權衝擊是很恐怖的,遠勝於丟襄樊!
襄樊丟了還能奪回來。
大將軍死了,就得斬殺劉備的大將軍才能血洗恥辱。
可劉備的大將軍是關羽!
斬殺關羽?
在場眾人最多口嗨激勵士氣!
良久。
曹洪決斷道:“大將軍絕對不能死在樊城!既然前將軍願意去最危險的地方,我等又豈會畏戰不前。”
“王淩聽令,你引五營兵馬為先鋒,佯攻圍頭堡,務必謹慎,莫要如王忠、劉若一般壞我大計。”
“曹休聽令,你引十營兵馬為第二隊,暗取圍頭堡以西的四塚堡,一定要打出誓要破四塚的聲勢,要讓劉備誤以為我們的目標是四塚。”
“賈逵聽令,你引五營兵馬為第三隊,埋伏在四塚外,若見劉備引兵增援,立即出兵攔截,擴大聲勢。”
“張遼聽令,你的虎賁營昨夜損失太重,我會將近衛營調撥給你,你帶上一千人為第四隊,趁著我等與劉備大戰時,突入樊城救出大將軍,不可戀戰!“
“其餘人等,除鮮於輔帶兩營兵馬留守大寨外,皆隨我前往郾城,策應變故。”
“.”
曹洪一連下達了十幾個軍令,涉及佯攻、暗取、牽製、突入等等,隻為配合張遼突入樊城救出曹仁。
甚至於,曹洪不惜將近衛營都調撥給張遼,這是曹洪最精銳的悍卒!
若是張遼沒能救出曹仁,曹洪真就得虧到痛心吐血了。
眾人見曹洪將近衛營都調撥給了張遼,亦是紛紛心凜。
張遼更是抱拳立誓:“縱是我死,也定會救出大將軍!”
曹洪令眾將士休憩了一日。
同時放出風聲要攻打圍頭堡,生擒劉備。
一如劉備故意告訴曹洪要放棄郾城強攻樊城一般。
曹洪知道樊城是陷阱。
劉備也知道曹洪意不在圍頭堡。
圍頭堡內。
探得消息的劉備,斜倚憑幾,冷眼注視眼前的地圖:“就讓朕見識下,沒了曹操的你們,還剩幾分本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