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建築一共有四層,一二層采用梁板柱和核心筒結構,二層以上,表皮鋼框架加核心筒結構體係。”
“還有一層地下室。”
“當然,說這些你們肯定是有一部分人聽不懂的。”
鄧遠航稍微拿開了一些攝像頭,看向周越。
“周老師可以簡單說說,一部分人聽不懂,那還是太高看我們大學生了。”
“哪怕是本專業的,可能都聽不懂。”
周越,“.”
一旁的陳老也是一樂。
建築裡麵,確實是布置的很颯,但本專業看不懂?
那可太低估他們建築係的學生了吧?
實際上。
如果聽到了陳老的話之後,他肯定會覺得,陳老太高估大學生了。
“那好,這個內飾,其實不是我做的,我參與的大部分都是外部的框架結構。”周越道,“內部我也有參與,但僅僅是提出一些構想。”
“裡麵的很多東西,采用了雲朵的意象。”
“沒有那麼多扁平的東西。”
“也不拘一格,我始終認為,建築,尤其是這種藝術館類的建築,要跳出傳統的思維定式去設計。”
“當然,也不是我自己這麼做,在本世紀初,就有國外的建築師,比如克利·加菲爾德,霍比·卡萊爾他們提出過。”
“要在建築的神性之後,添加一些人性的美感。”
“可惜的是,很多的國外建築,依舊是保持著教堂建築的一些特點。
“教堂建築至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左右,才開始尋求轉型。”
“他們的轉型是更加貼合現實主義的建築風格,實用性放在了更高的地位上。”
“.”
鄧遠航一直是錄製著。
周越甚至現場講起了建築史,他覺得從這個建築上麵可以擴展出很多東西來。
陳老也在一旁聽的津津有味。
建築設計方麵,很多東西,陳老都是極為的熟稔,但聽周越講解,卻是一種彆樣的體驗。
現場講課?
鄧遠航錄製了下來。
他們也不斷的向著裡麵走去。
展館在二樓。
一路上,很多遇到周越,認出來的,都距離很遠,沒有打擾。
有些大膽一點的,小聲喊著,“周老師。”
周越不會停下來,但會向著他們輕輕招手。
很快,這個建築內部就介紹完畢了。
裡麵的一些東西,也不是他做的,他倒是給出了理念,現在看起來,倒是也確實是不錯。
公司裡麵還是有能人的。
“行了,就這些,建築的外觀我也和你說了,到時候,你就補拍一個外部的投影,把我的聲音剪輯進去,就是了。”
“多謝周老師。”
鄧遠航自然是極為的激動。
這素材,真的是第一手資料啊!
多少人想要采訪周老師,都不得啊!
如果這句話周越聽到,肯定會吐槽一下,好像也沒有什麼人過來采訪我?
他這邊錄了周老師這麼多的視頻,簡直就是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