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吸一口氣,他開始在草稿紙上提筆回答:“臣以為,帝王之尊不容侵犯,當以雷霆萬鈞之勢,殺無赦!·····”
他不管這道題的意思說的是其他王爺還是夷狄,全都用‘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的態度來作答。
霸氣的問題就用霸氣的回答,一應殺之。
但這是殿試,打打殺殺寫的多了顯得戾氣太重,有做事激進,行事衝動之嫌。
話鋒一轉,他又寫道:“天子與天同蒼,陛下臥榻關於國之安危,社稷之穩固,天下萬民心之所向,牽連甚大,所有覬覦者,包藏禍心,其心可誅······”
隻會拍馬屁也不行,你還要給出建設性的回答,不然泛泛而談,說來說去沒一點乾貨,這篇文章就會成為‘空策’。
他引用‘養虎為患’‘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這兩個典故來緩緩闡述,順便再拍一波馬屁。
然後才開始寫道,“對外兵武攘夷狄,內修法度明德化····”
寫著寫著王學洲發覺這又說回會試第三場的卷子上了。
想到這裡,他強調了一下‘對外用奇兵’和‘對內以法治國’的幾點建議。
最後強調扞衛國土和帝王威嚴的重要性。
還不忘說回開頭的觀點:“執迷不悟,負隅頑抗者,殺無赦!挾眾稱戈,稍抗顏行者,殺無赦!大乾錦繡江山,不容宵小橫行!”
一連寫了好幾個殺殺殺,王學洲手中的筆尖彷佛都帶上了殺氣,力透紙背。
待最後一筆落下,他長出了一口氣。
重新再看一遍這篇文章,他覺得自己寫的挺不錯的。
帝王之威,確實不容侵犯。他這個角度回答的沒問題。
而且他這樣直接把問題中的所有可能性都給覆蓋了,宵小說的是誰,皇上想他是誰,那就是誰。
不管是有異心的其他王爺,還是虎視眈眈屢次侵犯的夷狄,一律殺之。
做帝王的,怎麼可能心慈手軟?
從邕王一事的結果就能看出,如果陛下真的有心要保,邕王一家兒子、孫子,怎麼可能死的那麼整齊?
所以,殺之,永絕後患。
對外,殺遍夷狄,將周邊的國家收入囊中,永載史冊光耀千秋,這絕對是每一位帝王都想做到的事情。
修飾一下,查看一下有沒有忌諱,再將開頭和結尾分彆加上‘臣對臣聞’‘臣謹對’等格式。
一篇完整的製策就做好了,可以謄寫到正式試卷上。
殿試答題字數最少一千字,多了不限,如果有想法的話還可以增減一下。
看完草稿,王學洲捂著空蕩蕩的肚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