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黃瓜能有什麼稀奇的?”童漫說道。
她對黃瓜這事不怎麼看好。
種菜就不值錢。
“還不如賣木耳。”她嘀咕了一句,“你有時間還是摘些木耳,貼補下家用。”
她怎麼都想不通,木耳怎麼能那麼值錢。
又說了幾句,童漫便走了。
陳浩也回村,繼續伺弄著6分自留地裡的大棚黃瓜。
一晃日子就到了十一月份。
黃瓜開出了花。
村裡原本看笑話的村民,也不再陰陽怪氣了,開了花也就意味著再過十天左右,第一茬的黃瓜就能成熟!
生產隊的番薯也收獲完,這天,各家各戶在稻穀場分番薯。
“壯勞力50斤番薯,老人40斤,小娃子30斤。”隊長陳自強喊著,“稱了就拿走,不要影響後麵的人。”
收的番薯,包括糧食,都會拿出一部分分給村民,這個算是口糧。
口糧按照人口算,人口多的家庭能多分些口糧,人口少的分的少些。
這也是為啥農村人喜歡多生娃的原因。
人丁越興旺,分的口糧越多!
旁邊的空地上堆著小山一般的番薯,有人拿著稱在稱,隊裡的會計則是在做記錄。
陳浩一家分了番薯,挪到旁邊,自己媳婦和女兒在慢慢的往家裡搬。
他沒幫忙,而是走到陳自強身邊,給對方遞了一根煙。
“你棚子裡的黃瓜開花了?”陳自強接過煙,點上後,問道。
他心情有點複雜,當初不看好陳浩冷天種黃瓜,沒想到居然開了花,眼看就要結果了。
搭個棚子居然真能讓黃瓜在冷天生長。
“開花了,十天左右就能成熟,到時摘些給隊長你嘗嘗。”陳浩笑著說道。
閒聊了幾句,陳浩這才又道,“隊長,這天冷了,大隊的拖拉機也不怎麼用,你看能不能借過來,我好把黃瓜拉到縣裡去賣了。”
生產隊窮的很,彆說拖拉機,就是自行車也沒有一輛。
大隊有2台手扶拖拉機,平日裡忙的很,但寒冬臘月的多半會閒置。
“個人借怕是會有些困難,不能以個人名義借,得以生產隊的名義才行。”陳自強說道,“我抽空去大隊問問。”
哪怕閒置了,個人借也會有反對的聲音,以生產隊名義,則屬於集體借用,反對聲音會小些。
“多謝隊長。”陳浩道。
時不時遞根煙,跟陳自強套近乎,沒有白費,至少在借拖拉機方麵,陳自強的確是在為自己考慮,主動想借口和理由。
“等黃瓜賣了,我以個人的名義,給隊委捐一輛自行車。”陳浩說道。
???
陳自強立刻轉身,看著他,“你說的是真的?捐給大隊,還是生產隊?”
“肯定是生產隊。”陳浩道,“陳隊長,還有隊委的其他人,為了幫助生產,時常要去大隊,甚至公社開會,有輛自行車代步,能方便不少,這也有利於生產隊的農業生產。”
“還是你覺悟高,很不錯。”陳自強高興的道,“你放心,拖拉機的事肯定沒問題,大隊有2台拖拉機,借一台過來用有什麼不可以的?”
“你還有什麼要求沒有,隻要生產隊這邊能辦到的,肯定辦。”
剛才還稍微有些猶豫,這會兒卻非常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