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有計!
蕭和這表情變化,眾人再熟悉不過,立時精神一振,豎耳傾聽。
“咳咳,主公,我想問一件事。”
“一件事?”
原本等著計策的劉備,不由一怔。
遲疑一下後,方道:“不知軍師想問什麼。”
蕭和抬手向新野一指,問道:
“當初主公未被調離新野之時,不知孔明軍師有沒有曾向主公獻過火燒新野之計?”
此言一出。
徐庶神色茫然不解。
劉備和關羽卻猛然驚醒,急是對視一眼,臉色駭然大變。
“伯…伯溫,你怎麼知此事?”
劉備難以置信的望向蕭和,聲音中略顯顫栗。
蕭和鬆了口氣。
劉備這一問,他就知道,自己猜對了。
“和如何知曉的,主公就不必多問了。”
蕭和照例敷衍過去,淡淡笑道:
“既然如此,那主公應該事先為此計,在城中做好了布局。”
“現下距主公調離新野時間也不算久,若是這些布局還在的話,或許我們可以來一出火燒新野!”
蕭和也不過多鋪墊,直接挑明了計策。
把諸葛亮未能實施的計策,借過來炒一波冷飯,用來收拾曹仁!
既然有現成的計策,乾嘛不用呢。
劉備驚奇的眼神中,霎時間湧起狂喜。
“主公,什麼火燒新野,什麼提前布局,伯溫軍師之言,庶怎麼全然聽不懂?”
作為局外人的徐庶,此時依舊是一頭霧水。
劉備強壓下驚喜,便耐著性子為徐庶解釋起來。
原來當初鎮守新野之時,諸葛亮得知曹操已平定烏桓班師鄴城,便推想曹操很快就會揮師南征荊州,勸說劉備早做準備。
當時諸葛亮的判斷是,曹操幾十萬大軍南下,光憑他們萬把號人馬,堅守新野就是螳臂當車。
諸葛亮便計劃一旦曹操南下,劉備便率新野軍民南撤至樊城,背靠襄陽,依托劉表及整個荊州為後盾,以阻擋曹操。
隻是新野城經營多年,也不能一槍不放,拱手送給曹操吧。
於是諸葛亮便獻計,叫劉備在新野城暗中收購了數十座宅院,藏匿了大批柴草,火油,硝石等易燃之物。
同時還將糧倉,草料場等易起火的官倉,全部移置了靠近城牆的位置,方便從城外以火箭燒之。
當時的計劃是,佯裝棄新野南撤,待曹軍進駐新野城後,便殺個回馬槍,借助城內暗藏的易燃物,發動火攻,火燒新野重創曹軍。
隻是不巧的是,各種布局剛剛做好未久,劉表一道調令,便將劉備調至了樊城。
諸葛亮不得不更改計劃,改由關羽率軍北上新野,遷民南撤的同時,實施火燒新野之計。
誰料到,蕭和的出現,改變了一切。
這火燒新野之計,也就此被拋之於了腦後。
直到今日。
蕭和一語提醒,才令劉備關羽他們,回想起了這事。
“原來如此,孔明果然是深謀遠慮,庶遠遠不及也。”
恍惚的徐庶,口中唏噓慨歎。
忽然又想到什麼,抬頭猛的看向蕭和:
“孔明此計乃是機密,主公必是秘密部署,知情者應該隻有雲長將軍等寥寥幾人,此前也未曾向我等提及,伯溫軍師你是如何知曉?”
徐庶這一驚問,也是問出了眾人心聲。
如此機密,天知地知,你蕭伯溫又是如何得知?
“這個嘛,咳咳…”
蕭和乾咳起來,想著如何搪塞。
不等他開口,關銀屏卻搶先說道:
“伯父,你們都忘了麼,他可是有能掐會算,神機妙算的本事,算到了這樁機密,又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一語驚醒眾人。
劉備與幾人彼此對視,眼中的驚異轉眼變為了會心一笑。
能算出劉表病死,算出劉琮降曹,算出孫權將派魯肅出使,能算出…
天下人,天下事,在蕭和眼裡,皆沒有秘密可言!
算出諸葛亮的火燒新野之計,又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呢?
這不是蕭和的日常操作麼。
“還是銀屏這丫頭了解伯溫呀,吾等險些忘了伯溫你神機妙算的手段。”
恍悟過來的劉備,笑著感慨起來。
關羽則微微點頭,說道:
“愚弟記得我們那些柴草火油,都藏的極為隱匿,曹操進占新野未久,便急匆匆南下樊城,必不會徹查全城,多半不曾發現那些東西。”
“兄長,吾以為伯溫軍師此計可行。”
關平也連連點頭,笑道:
“曹操逃至新野後,將城中百姓皆強行遷走,城中除了曹軍之外,已是空無一人。”
“如此一來,正好幫了我們,我們可放開手腳火燒新野,而不必擔心殃及百姓。”
聽著眾人所說,思索權衡著蕭和計策,劉備目光再望向新野,眼中已漸燃誌在必得之色。
“不過,庶還有一些擔心。”
“我軍欲火攻,必是以火箭襲城,但火箭射程有限,最多隻能點燃靠近城牆的那些糧倉草料場而已。”
“光引燃這些地方,未必就能將火勢蔓延至全城各處,倘若不能使全城起火的話,隻怕未必就能能令曹軍陷入大亂。”
“統軍之人,畢竟乃是曹仁這員曹家第一大將呀。”
徐庶卻冷靜了下來,提出了新的顧慮。
劉備神色微動,原本誌在必得的眼神中,立時因徐庶的提醒,褪色了三分。
“伯溫,元直的顧慮,不無道理。”
劉備目光轉向了蕭和。
蕭和有點腦殼疼。
剛剛琢磨出破城之計,轉眼又遇上了新的難題,這軍師是真的難當啊…
蕭和指尖輕點額頭,思緒飛轉,心下琢磨著既是此計有這樣的破綻,那當年的諸葛亮又是怎麼成功的?
“主公,難道當初你們就沒留什麼密道之類的暗門,好派死士潛入新野,從城內放火?”
蕭和思來想去,也隻有這麼一個辦法,可以讓新野城內到處起火,於是便順口問了一句。
劉備搖了搖頭。
蕭和眉頭凝起,眼中掠起幾分困惑。
以諸葛亮的縝密嚴謹,既然布下了火燒新野之計,就不該留下這樣的紕漏啊。
不然當年的火燒新野,又是怎麼成功的?
就在蕭和犯嘀咕時,馬蹄聲響起,數騎人馬護送著一位年輕文士,登上了山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