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文學》達成了110萬發行量成就的同時,太平洋影音公司製作的100萬盒《放羊班的春天》卡帶也投入了市場,並開始在各大國營音像店和部分新華書店火熱出售!
太平洋公司內部對於100萬盒的產量一開始是有一些微詞的,認為過於冒險了,畢竟《放羊班的春天》是一盒主打兒歌的專輯,兒歌能有多大的市場?
之前朱逢博的《薔薇處處開》雖然也銷量破百萬,但那畢竟勉強能算是流行歌曲,年輕人購買意願強烈。
然而事實證明廖明祖的決定是正確的,這盒磁帶並沒有出現滯銷的情況,經過兩天的銷售,反饋最熱烈的就是新華書店的渠道。
魏明通過《放羊班的春天》吸引了一大批文學青年,當他們在新華書店看到同名磁帶的時候,購買意願是非常強大的,儘管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收錄機,但很多人都認識有收錄機的人,隻要有磁帶不愁播放渠道。
當有很多人開始買這盤磁帶,到處可以聽到《春天在哪裡》《小草》《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很快社會上就會形成跟風,儘管磁帶很貴,但跟風的人更多。
尤其《在希望的田野上》這首歌,因為很符合當下的政治正確,官方媒體推動的力量很大,報紙上都能看到討論這首歌的評論文章,甚至在農村這個級彆的行政單位都不乏聽眾。
~
魔都。
龔樰的妹妹龔瑩承擔了買《放羊班的春天》這盒磁帶的重任,這不僅是忙於排戲的姐姐的囑托,而是承載了全家的期待。
爸媽喜歡《在希望的田野上》還有《送彆》這樣的老歌,大嫂愛聽《小草》,小侄子鐘情《春天在哪裡》《種太陽》等兒歌。
她先是去新華書店,然而書店已經賣完了,和磁帶一起賣完的還有新到不久的《人民文學》,這還是正常銷售,如果這個時候來一個捆綁銷售的手段,直接能賣瘋了。
無奈,龔瑩騎自行車又找附近的音像店,總算找到了,不過得排隊。
在聽了那麼多年的老歌後,音樂的受眾對每一盤新出的原創專輯都愛的不得了,《放羊班的春天》雖然隻有一半是原創,但質量很高,而且背後還有原著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話題性十足。
排著排著,龔瑩突然感覺到後背被什麼東西撞了一下,軟軟的,觸感驚人。
她一回頭,就看到一個高挑豐滿的女孩對著後麵排隊的人吼道:“彆擠了!”
龔瑩趕緊收回目光,回味著剛剛的觸感,一股自卑感油然而生。
龔瑩買完磁帶之後趕緊走了,她後麵的麗智也買到了,奶奶給了十塊錢,買完磁帶自己還剩四塊錢,這趟跑腿賺大了!
19歲的少女麗智是幫奶奶買的,老人家特彆喜歡聽《在希望的田野上》和《送彆》這兩首歌,聽過鄰居的這盤磁帶就鬨著讓孫女來買。
不過麗智覺得一般,畢竟她家可是有很多父親寄回來的港台音樂磁帶的,跟人家的歌曲相比,這個專輯在她聽來土的要死,自認走在魔都時尚最前沿的她是不屑聽的。
在61年最後一天出生的麗智不算一個多麼幸福的人,三歲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她被判給父親,但卻是由祖母一個人撫養長大的,因為父親再婚了,後來還跟新的家人移居去了香港。
雖然錢財方麵在香港演舞台劇的父親沒有虧待過她,但她知道自己需要的不隻是那些。
回到家奶奶還沒回家,麗智把《放羊班的春天》扔在一旁,而是把陳百強的專輯《firstlove》放進機器裡。
她享受地聽著,嗯,還是香港音樂好聽,這才叫音樂嘛,如果自己能去香港生活就好了。
~
《放羊班的春天》這盒磁帶,呂曉燕原本還想自己買呢,結果太平洋公司在郵寄樂樂酬勞的同時還郵寄了一盒磁帶。
雖然樂樂唱一首歌隻有10塊錢,但磁帶也不便宜,加起來還是相當可觀的。
就是不知道喜子拍戲的酬勞能有多少,謝導說了,拍戲的時候是每天一塊錢的補助,給多少錢要看喜子進組多長時間。
可惜現在兩個小家夥在姥爺家,呂曉燕隻能自己享受音樂了。
直到晚上,老公魏平安回來了,雖然北大還沒開學,但他已經開始上班了。
魏平安剛把外套脫了,呂曉燕就撲了過去,這幾天沒了電燈泡,兩人如膠似漆,用了不少計生用品。
兩張嘴剛分開,魏平安問:“喲,這就已經聽上了,這是《小草》吧?”
呂曉燕:“嗯,你等一下,我倒回去讓你聽聽《春天在哪裡》,有伴奏的,比真人唱還好聽。”
聽著女兒稚嫩的嗓音,兩人靠在沙發上又說起魏明。
魏平安道:“上午我在辦公室接到了小明的電話,他們一行人已經登上回程的火車了。”
呂曉燕忙問:“嫂子找到家人了嗎?”
“找到了,不過她的妹妹當年也走失了,沒能找到,而且父親也早已經過世了。”
呂曉燕歎了一聲:“哎,世上不如意十之八九。”
魏平安又道:“而且這次小明把外婆和一個表妹也帶了回來,還讓我問一下招待所的房間夠不夠用呢。”
“夠用嗎?”
魏平安把手伸進妻子領口:“肯定夠用啊,現在王經理對小明的事比我還上心。”
呂曉燕輕輕按住丈夫的手,決定等會兒再吃飯。
~
“我等會兒再吃,你們先去吧。”魏明趴在臥鋪上正在寫文章。
這次尋親之旅起碼能拆分出四五篇文章,到時候分一分,什麼《燕京文藝》《當代》《中青報》都有交代了,自己可不是隻會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