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豐親王擦拭了嘴角,笑著用西京話說了幾句,宋惜惜聽譯官的翻譯,安豐親王是在誇讚菜肴美味可口,酒也是上品,很感激元新帝的熱情招待。
宋惜惜想起他們在春滿樓的時候,說起商國話那叫一個流利,仿佛他們就是商國人一樣。
現在,他說著西京話,也流利得很。
宋惜惜忽然想起師父說過,安豐親王夫婦是常年在各國間行走的,留在北唐的日子反而是少。
元新帝也說話了,但這一次用的是西京話,由譯官來做翻譯。
譯官告訴大家,“西京女帝邀請安豐親王到來,是為兩國談判做見證的,希望能在這一次的談判中,雙方達成有利於兩國的協定,不使兩國百姓再陷入戰亂之中。”
見證。
這兩個字依舊沒能體現出他們真正的來意,是前者還是後者,又或者是其他,不好說。
李德槐回道:“我們商國很歡迎安豐親王為兩國談判來做見證,我們將在不損害兩國利益之上,極力促成和平會談,簽訂有利於雙方的公平公正的約定。”
譯官翻譯了之後,安豐親王笑著說:“既然兩國意向是一樣的,那想來也不難談的,我是代表北唐來為你們做見證的,希望最後的結果能皆大歡喜。”
安豐親王這話卻給了商國人很重的心理負擔。
他並非以個人身份來,而是代表了北唐,也就是說北唐有意介入兩國之間的事。
如果他們真站在西京這邊,商國要不得罪北唐,就要做出更進一步的讓步。
因為來談判的時候,皇上便說了,儘量尋求和平,最好是雙方都能讓步,但讓步有個限度,不可能真按照西京怎麼說,便怎麼劃分的。
現在北唐摻和進來,估計隻讓這一步,未必能把事情辦了。
西京大費周章將北唐的安豐親王夫婦請來,想必也料到商國淺讓一步的打算,他們不會滿意這個結果。(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