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的最後,還是後來聞訊趕來的央台閆副台長,力排眾議給出了最終決定。
讓《光陰的故事》采用一種新的伴奏形式,也算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了。
更重要的是,因為二興年齡還小,同樣的錯誤出現在他身上,更容易得到諒解和包容。
當天在座的有話語權的演員或者工作人員,又都是以中老年人為主,誰家還沒有一兩個孩子呢。
閆副台長給出的理由,還是很具有說服力的,就得到了這類人的點頭附和。
不管怎麼樣,二興在今天下午的節目審核過程中,不僅額外多出來一次表演機會,心裡的部分想法也得到了認可,這才是最主要的。
當然這不是最終結果,日後得到彩排的邀請,這件事才算是落到了實處。
他深信,此項晚會舉辦之初,應該不會像之後那樣需要闖過層層排練關卡,或許彩排的次數也沒有那麼密集。
當晚,二興讓乾媽再一次帶去了那個文化宮。
他的第二次到來,明顯得到的關注更多,人們對他的態度也愈加的和善。
經過董娟跟更多人的攀談,才知道就在這兩天裡,二興留下來的那首新歌,就在整個燕京的地下音樂集會上被廣泛傳播。
83年,三裡屯酒吧街還沒有出現,但由於在使館區內,第一家酒吧已經出現了,吸引了很多外國人去那裡放鬆。
另外,燕京電視台旁邊廊園裡的小酒吧,也以私人會所的形式出現。
那裡正在陸續聚集著燕京權貴人家的公子哥。
再就是,像崔敬這樣的愛好舶來音樂的土著子弟。
所以,這類最早期的音樂愛好者們,在各自的地下排練場所練出點名堂,就會找一個這樣的營業場合去賺取一些日常花銷,順便打出自己的名氣,結識一些同道中人。
還有幾個涉外的小旅館裡,也有隻對內營業的微型酒吧,當然這樣的旅館住客絕大部分是老外。
比如崔敬樂隊裡的兩位洋人麵孔樂手,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拉攏來的。
如今這幾個半公開的娛樂場所,駐唱歌手們都在傳唱這首《光陰的故事》,可見此曲的認同度和流行性還是蠻高的。
因為這類歌手,儼然已經成為燕京地區公認的先鋒音樂人,能被他們選中的演唱曲目,就意味著牛逼,代表著最新潮。
而且那個時候完整的搖滾樂團幾乎沒有,沒有任何一支地下樂隊有能力把所有的樂器配置齊全。
他們又不屑於演唱鄧麗君、劉文正那樣綿軟無力又毫無深度的“靡靡之音”,《光陰的故事》的出現,就剛好滿足了他們除英文歌之外最完整的一首易於傳唱的、有符合他們個人興趣的華語歌。
儘管它還算不上搖滾樂,但獨特的歌詞和旋律,在這個年代實在是太稀少了,而且演出過程中很適合樂隊的電吉他的張力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