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窮兵黷武是不行的,他必須在“內政”上分配一定的統率力。目前已經分配給內政方麵的是一些糧食、一個農業專家廖老師、一個明朝鐵匠,接下來他還打算投入一個明朝鹽匠,準備開始提高觀海鹽場的鹽產量。
得兒得兒的馬蹄聲又來了……
又一個斥候打馬飛奔而來,急吼道:“縣城那邊有動靜了。”
“哦?”眾人精神一振,錢卓群問道:“是新來的縣官到了?”
斥候點頭:“新來了三個官兒,縣令、主簿、縣尉。這三個官兒一到地方,縣令就出榜安民,許多百姓從山裡出來,重新回到了縣城,現在縣裡又開始熱鬨了。”
嶽文軒聽到這裡,心裡不禁暗想:官府的名片還是好使!縣令隻需要出榜安民,馬上就有大量老百姓翼附。而義軍這邊就老費勁了,每到一個新村莊都會被視為“大王”,需要好些手段才能讓老百姓安心。很明顯,義軍實力還弱的時候,還是得利用官府,而不是直接去取代官府。
斥候繼續道:“新來的縣尉已經開始招募弓手。俺聽人說,那縣尉叫做吳加亮,是個見過血的狠角,不是那種慫官,他新招來的弓手個個都服他。”
弓手並不是弓箭手,是地方基層的一種鄉勇性質的士兵,一般從小康家庭的壯丁中選出充任,並由縣尉統一指揮,主要任務就是維護社會穩定。弓手平時在家從事生產,有訓練、巡邏等任務時再集合。所用的兵器一般為弓、棍等。兵器不準私藏,平時由官府統一管理,有事時再登記發放。
縣尉喜歡用這種兵來剿匪,而不喜歡用正規軍。
因為大宋得國不正,特彆害怕有人仿效陳橋兵變,所以定了個奇葩規定,使用正規軍超過九人,就得向上麵彙報,等批複。
這多麻煩?
但使用弓手就沒有這個限製,隨便你弄多少人都沒關係,隻要你有本事弄出來就行。
如果弄得太多了不好管理,可以再安排幾個吏來幫忙管。
管理弓手的吏,叫做都頭。
武鬆在井陽岡打虎,出了名,地方官看上了他的武勇,就將他任命為了武都頭。當然,這是小說,真實的武鬆是一個凶狠的流寇,亡命之徒,到處殺人放火的那種。
宮二娘子微微皺眉:“這縣尉一來就招募弓手,莫非是要對付俺們?”
錢卓群微笑:“放心!招募弓手說明他想乾實事,越是想乾實事,越是應該明白現在的山東是個什麼情況,豈會輕易向俺們出手?”
他們在想著“弓手”的事,嶽文軒卻對“吳加亮”這個名字來了興趣。
智多星吳用,外號加亮先生!
吳用的原型,就是吳加亮。
看來得去縣城走一趟,會一會這位智多星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