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不說這些掃興的事了。”
朱元璋擺擺手,緩和了語氣道:“今天過來也沒什麼事,年關到了,你太祖奶奶讓我過來喊你一起去大明過年。”
“哦。”
朱雲峰應了一聲。
朱元璋見他態度比較平淡,吹胡子瞪眼道:“怎麼?我親自來喊你去還不樂意?”
“沒,你問老四,你不來喊我,明天我也會厚著臉皮過去。”
朱雲峰搖搖頭道:“就是我都蠻久沒跟爸媽過年了,去年前年都是我跟皮皮蛋蛋一貓一狗過年,跟個孤兒似的,今年他們也不回來,心裡有些不是滋味。”
平常還好,以前怎麼過,現在還是怎麼過。
但過年意義不同。
彆人都是一家團聚,看著外麵熱熱鬨鬨,自己家卻冷冷清清。
有人說家鄉的家才是家。
其實有家人的地方,不管是家鄉還是外地,哪怕隻是離家鄉很遠的某個出租屋裡,隻要一家人團聚,那就是家的感覺。
朱雲峰已經很久沒體驗過這種感覺了。
“這有什麼,男子漢大丈夫,當年我爹娘兄長全都死了,我與大嫂、二哥、侄子各自逃命,一個人在外漂泊,孤苦無依,早就忘了過年與家人團聚是什麼感覺。”
朱元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至少父母還在,不想老祖我,待到功成名就之時,再回首家人就隻剩下那不成器的侄子。你爹娘的情況我也知道,現在他們日子不好過,那自然沒什麼好埋怨的,等以後你把他們欠的債還了,終有團圓之時。”
“朱文正也算不成器嗎?”
朱雲峰張了張嘴,不免有些啞然。
這小子可是以2萬兵力對陣陳友諒60萬大軍,死守了洪都85天。
“哼,他當年攻下集慶路,立了大功,我本想封賞,結果他自己說我先給親戚封官賞賜,何以服眾,讓我十分高興喜愛。”
朱元璋冷哼道:“洪都之戰他確實立下潑天大功,但也正是如此,我擔心他驕縱桀驁,有意壓一壓。原以為他有之前那份心,應該理解我,之後再給他大肆封賞再是,結果他竟這般不堪,讓我失望。”
“這倒也是,立下大功歸立下大功,但前後心性變化也太快了。說明之前隻是偽裝,後來才是本性。”
朱雲峰讚同。
這點沒什麼好說的,朱元璋隻是暫未封賞,以他的性格對親大哥唯一留下的兒子不可能不喜愛。
畢竟沐英的功勞遠不及朱文正,但爵位卻與國同休。
如果朱文正也學沐英那樣謙遜的話,他那一脈封的爵位不可能隻是個郡王。
可即便如此,在朱文正犯了那麼大錯誤的情況下,最初靖江王一脈的待遇也是親王待遇,可見老朱還是記著侄子的功勞。
“不說他了,標兒這幾天跟我說,他打算明年製定一些政策,你來幫我看看,覺得如何。”
朱元璋又說道。
果然。
除了來喊他去過年外,肯定還有彆的事。
“他製定了什麼政策?”
朱雲峰問道。
“罷中書省,開內閣。”
“沒什麼問題,您曆史上就是這麼乾的。”
“輕徭役減賦稅,特彆是江南賦稅,大幅度減免。”
“唔”
朱雲峰沉吟片刻說道:“也應該吧。畢竟您給江南的報複性賦稅確實太猛,人家張士誠挺好的,百姓記他的恩情沒什麼問題。”
“你這廝!”
朱元璋氣得牙癢癢。
站在他的立場,百姓念他仇人的好,怎麼可能會不生氣?
但站在朱雲峰客觀立場去看,很正常的事情。
百姓本來就是誰把百姓放心裡,百姓把他舉過頭頂。
張士誠對百姓好,你總不能連百姓心裡在念誰的好都要改變吧。
看他生氣,朱雲峰翻著白眼道:“格局小了老祖宗,您這麼小心眼就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嗬。”
朱元璋都被他氣笑了,說道:“百姓隻記你仇人,卻不記得誰才是將他們從暴元中解救出來的人,你說說怎麼解決問題?”
“報複性賦稅本來就不是什麼好事,隻會適得其反,讓江南百姓更加反感大明政權。”
朱雲峰擺擺食指道:“如果換了我的話,還不如大大方方一些,給張士誠後人封爵,再讓人祭祀他,然後貼告示安撫民心,百姓就會覺得您寬宏大量,更願意向您臣服。畢竟您和張士誠隻是立場不同,又沒有什麼私仇。就跟劉備和曹操立場不同,但他們卻曾經互相稱呼對方為英雄一樣。有的時候心胸寬廣一點,或許結果也不一樣呢。”
畢竟江南百姓已經在紀念張士誠了,再壞能壞到哪裡去?
繼續加征賦稅隻會逼反。
所以寬宏大量,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哼。”
朱元璋冷哼一聲,被後輩子孫說器量狹小,著實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情。
“太伯爺還有什麼政策嗎?”
朱雲峰又問。
“他說要解散全國衛所,說反正將來衛所糜爛,不如放他們回去開荒耕地。”
“這也沒錯,大明不是大宋,什麼人都招進軍隊養著,雖然老祖宗說自己養百萬大軍,不耗費一分一毫,但說實話,這些衛所士兵自己耕作的土地納稅又交不到國庫,全被上級軍官貪走,還不如讓他們回去自己耕作,至少能為國庫納稅。”
“那戰事該如何?”
朱元璋生氣道:“如今大明到處都不太平,沒了這些大軍,戰事又起。”
“當然不是一次性真裁,飯一口一口吃,路一步步走嘛。”
朱雲峰笑道:“衛所製度取消掉,但軍隊不解散,而是以退伍形式,當幾年兵就回家給土地和生產資料,讓他們自己種田豐衣足食。放以前大明肯定沒那麼多資金來操作,但之後我給你們整個幾千萬兩白銀過來,這都是小事,到時候新水稻推廣至兩湖流域,再搞一次農業革命糧食充足就行了。”
衛所製度確實比較坑人,大宋其實也算是半搞衛所製度,但大宋有點好的地方是中央財政是真撥款養著他們,那些士兵雖然同樣被喝兵血吃空餉,總歸能有點湯漏下去。
可大明是完全不給財政,衛所士兵隻能自己耕田,而耕田所得基本都被上司搞走,自己則過得窮困潦倒,比普通平民百姓還不如。
也因此這個政策到朱棣時期就已經很爛,全國各地衛所逃兵不計其數,至明仁宗、明宣宗的時候,基本上就已經是爛到根子裡,成為了剝削士兵的工具。
所以早點取消為好。
不過現在大明確實到處都在打仗,需要兵源,因而一次性完全取消也不行。
朱雲峰認為,可以先慢慢來,比如這兩年先取消一部分,讓一些衛所士兵成為自耕農,如此也能為國庫納稅,多增長糧食。
等以後大明實力越來越強,國力越來越發達,再全麵取消,重新規劃新的征兵製度和軍隊製度。
“算了,找你來問事真是會把人氣死,走了,你自己過去吧。”
朱元璋見朱雲峰很支持朱標的改革,否定了自己的很多政策,一時生氣,便起身氣呼呼地走了。
沒辦法。
他現在也知道後來曆史上這些政策有多麼遺害。
隻是麵子掛不住,自然也不想久留。
“老四。”
看著老朱走了,朱雲峰笑了笑對朱棣道:“那我們搬東西去吧。”
“搬什麼?”
朱棣好不容易挨到老爹走,本來還想去玩電腦,見他讓自己做事,有點不情願。
“搬煙花啊,過年了,不放煙花怎麼行。”
朱雲峰笑嗬嗬地招招手。
雖然沒家人一起團圓過年,但儀式感還是要有,他這幾天去鎮上,可是買了五千多塊錢的煙花,夠好好玩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