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劉熙祚上前說道:“督憲大人,太祖陛下臨凡,重定乾坤,然地方治理還需要我等來做。您執掌江西、湖廣、應天、安慶四鎮藩司,我等以後還是要仰仗於您,您看?”
“這”
呂大器左右看看,有些糊塗道:“隻是我也不知道眼下太祖是何意,我該如何是好?”
“督憲,李乾德,還有江右!”
周二南小聲提醒道:“當立即發書一封,令李乾德前來歸附,之後擊敗了張獻忠,當讓江右聽從您的調遣。”
“或許還當應該上書陛下,若是陛下願意認祖歸宗,大明江山穩固矣。”
劉熙祚又道。
三個文官站在那商量辦法。
左良玉不好說什麼,也隻能耐心陪在旁邊。
呂大器搖搖頭道:“我等若非都親眼所見,哪怕太祖陛下當麵,誰又敢信呢?上書北京,怕是為陛下會甚怒將我們賜死。”
“那督憲大人的意思是?”
劉熙祚小心翼翼詢問。
他其實知道應該怎麼做,但他屬於權大而級彆小,也難以直接調動地方官員,與呂大器有很大區彆。
呂大器思索道:“我想上書太祖陛下,這四鎮藩司之地,就以我的名義統率,先追打張獻忠,等收複南方,則步步為營,由太祖陛下親治。”
剛入夥就得拿投名狀。
左良玉的投名狀是呂大器,呂大器自然也得體現出價值。
而劉熙祚和周二南的價值就遠不如他們二人。
因為左良玉有二十多萬兵。
呂大器則是四藩司總督,雖然是個臨時職務,但名義上現在是湖廣、江西、應天府等地最高軍事行政長官。
因此可以說理論上他的命令就是目前這四藩鎮的最高命令。
哪怕受到各地巡撫、巡按等監察官員監督,幾乎無法直接命令,隻能與地方官商量行事,但特殊時期特殊辦法,他的號召力也遠勝於彆的地方官員。
到時候他先托詞已經剿滅了長沙新冒出來的“朱元璋”部,然後集結左良玉等部,南下消滅張獻忠,經營好南方地區,壯大老朱的實力與勢力,就可以正式打起太祖的旗號了。
當然。
這麼做也有很大的風險。
劉熙祚立即想到了這一點,低聲道:“若是北京有召,督憲該如何處之?”
“還有地方官員可假托督憲之令,然吉王桂王惠王等藩王回地方,勢必會察覺出端倪,到時候.”
“唔”
呂大器陷入沉思。
他“剿滅”了張獻忠,崇禎肯定會讓他馬不停蹄北上去消滅李自成。
到時候也是個麻煩事。
他賴在南方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旦敗露,南方各地官員肯定會鬨事,到時候反而內亂四起。
一想到這些東西呂大器就頭疼。
大明太亂了。
內部極為混亂。
各方勢力盤根錯節。
流寇、官府、地主、士紳、百姓、吏員、軍隊、皇帝,其中蠹蟲無數,想厘清何其艱難。
除非打起太祖旗幟,天下人全都信服。
否則崇禎肯定會以為這是假太祖,地方忠於朝廷的官吏和各部兵馬肯定出兵攻打。
難怪太祖他老人家扭頭就走。
或許早就知道了其中的奧秘所在,這爛攤子怕是留給自己的考驗。
“先管不得這麼多,幫太祖陛下穩住南方為先。”
呂大器打算走一步看一步,當機立斷道:“大不了等平定了湖廣,就向天下人宣告太祖臨凡的消息,在南方樹立一個新的朝廷.”
“額”
劉熙祚與周二南對視一眼,以一種相當敬佩的眼神看向呂大器。
他是真的敢啊。
居然敢搞一個新的大明出來。
不過仔細想想。
好像也沒什麼毛病。
畢竟這可不是擁立某個藩王搞叛亂。
而是追隨太祖陛下打江山。
再仔細想想。
要是這麼算的話,那叛亂的好像不是他們。
而是北京的那一位了
當下呂大器連忙進入工作狀態,與左良玉、劉熙祚、周二南等人先安置了他自己帶來的軍隊。
隨後又馬上給李乾德寫信,勒令他即刻來長沙。
除此之外,又派人給湖北巡撫王揚基寫信,讓他在湖北組織軍隊,抗擊李自成,他很快會派人北上救援湖北。
目前大明在湖廣等地的官府勢力可以說是被摧毀了。
張獻忠與李自成攻打湖北,湖北官員跑的跑,散的散,死的死,投降的投降,連湖廣巡撫王聚奎都被打跑,棄官隱居了起來。
隻有湖北巡撫王揚基在張獻忠攻克武昌後跑到了左良玉那,跟著左良玉一起收複了武昌。
左良玉南下長沙的時候王揚基就留守在武昌城中。
目前漢江以西,也就是南漳、宜城、荊門等地歸李自成占據,漢江以東在左良玉趕跑了張獻忠後,又被官軍收複。
包括監軍道王瓆、江北監軍傅上瑞、沔陽知州章曠、承天府同知馬飆等人還在堅守當中。
沔陽知州章曠三次收複沔陽,傾儘家財招募士兵抵抗李自成的進攻。
馬飆更是在曆史上於崇禎十七年戰死。
可見此時湖北還是與李自成部正處於非常激烈的焦灼對抗階段。
不過之所以這樣還是在於李自成的主力部隊並不在湖北。
眼下李自成正在進攻陝西,留下馬世泰、郝搖旗等人於襄陽對付勳陽的高鬥樞和武昌的左良玉。
雙方勢力糾纏,犬牙交錯,於承天府、德安府。也就是後世湖北的天門市、孝感市、仙桃市等地不斷發生戰鬥。
馬世泰、郝搖旗等人有兵馬數萬,官軍的主力左良玉南下長沙,高鬥樞和王揚基的部隊加起來也沒兩萬,基本上沒有收複承天府與德安府的可能。
但李自成部主力不在,又腹背受敵,被勳陽與沔陽等地官軍夾在中間。
雖集中起來的力量可以對付其中一路,可打東邊,西邊要被進攻。打西邊打不下,又會被東邊進攻。
因此李自成部並未主動進攻武昌等地,而是等到李自成主力,雙方陷入僵持階段。
呂大器打算先跟朱元璋兵合一處,軍隊交由朱元璋管製,到時候是先北上滅李自成留守在湖北南陽的部眾,還是南下打張獻忠,自有太祖陛下定奪。
這麼一想,呂大器都覺得原本山大的壓力一下子就輕鬆了許多。
果然,還是得跟著太祖他老人家這樣英明的皇帝混。
北京那位,真就是什麼玩意兒啊。
沒準跟著太祖陛下,自己也能混個新大明的元老當當呢。
呂大器心裡胡思亂想著,倒是坦然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