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來都來了的想法,陳墨一個人在美術館裡逛了起來。
對畫而言,陳墨了解得不多,不過藝術總是有相通性的,基本的鑒賞能力還是具備的。
畫作通過線條描繪虛實,通過色彩呈現光影,或寫實,或抽象。
對於寫實的畫作,不懂畫的人也可以一眼看出其傳神。
但對於抽象的畫作,就涉及到個人的藝術主張。
而藝術主張這東西又極具概念化和個性化,有時旁人根本無法理解。
甚至有些時候,還會讓看的人心裡發出“這玩意也是藝術”的驚歎。
換句話說,有時一些過於抽象的藝術畫作到底表達了什麼,全在畫家自己怎麼說。
至於彆人相不相信,能不能在其中找到共鳴,就是彆人自己的問題了。
這種時候要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問問自己有沒有藝術細胞,懂不懂什麼叫藝術,有沒有點藝術鑒賞力。
陳墨也知道這行裡麵的一些門道和水分。
藝術的價值是需要商業包裝的,特彆是畫作。
因為畫作不像其它音樂或者文學作品,可以一定程度看作品的市場銷量和流傳度來反映認同度,體現藝術或文學價值。
畫作的價值大多是依靠過往的交額來體現,但單幅作品的成交額很容易“炒作”。
這就讓一些彆有目的的人看到可趁之機。
“藝術”兩個字最能模糊金錢的標價,畢竟藝術是“無價”的。
陳墨之所以清楚,是因為拍電影也有這種“路子”,大投資、大製作的爛片,無人觀看的電影院,莫名其妙的高票房.
錢過一遍水就洗乾淨了,之後就能大方地拿到太陽底下曬。
陳墨自己走馬觀花似的在美術館內逛著,因為待會還有點事,他沒有每一幅畫作都去慢慢欣賞,了解畫作旁邊那些對畫家和作品的信息介紹。
本來陳墨今天過來這邊就有事要來公司處理的,現在突然進來看畫展也是“撞”見方太初才有的臨時起意,所以他就想著把畫過一遍就走人。
以陳墨這看展的架勢,看完畫展的時間完全取決於美術館有多大,走一遍需要多久。
所以陳墨邊看還邊想著,待會走的時候要不要等方太初那小朋友,跟她說一聲再走,畢竟再怎麼說也是人家帶他進來看的。
正當陳墨這樣想的時候,一個轉角,看到了一架鋼琴放置在一幅畫的下方。
這個設計構思引起了陳墨興趣,走近一瞧,發現還是一架老舊的鋼琴,看上去已經有些年頭了,不過被保養的很好。
陳墨仔細打量了一下,打開琴蓋試了試音,沒發現鋼琴有什麼特彆的地方,又抬頭看了看鋼琴上方那幅畫。
那是一副暗色彩的構圖,在一座昏暗的房子裡,一個女人獨自坐在窗前,留下一個孤獨的側影。
這扇窗是畫裡唯一的亮色,光從窗口透進來,仿佛代表著某種渴望和向往。
畫倒是挺好,不過陳墨沒看出把鋼琴放在這裡的用意。
陳墨繞著鋼琴和畫挪步,換著觀賞角度打量思索起來。
隨即陳墨啞然失笑,他這才注意到在鋼琴的一側還掛著一副頭戴式無線耳機,剛才因為角度問題沒看到。
花樣整得還挺多,陳墨搖了搖頭,也沒有多想,直接拿起耳機放到耳邊。
耳機裡傳來躁動的鼓點和極具節奏的貝斯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