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十六年。
攻打四國島,隨後大掠而去。
黎元十七年。
進攻京畿地區。
京畿平原人口為之一空。
日本人全跑到京都,甚至是關東地區去了。
更多的則是跑到了山裡,躲了起來。
趙熙一看這……
隻能說也不是辦法啊。
破壞太過於嚴重了。
那自己多少年才能重新恢複這裡昔日的繁盛?
自己的兄長們可是三個月就解決了戰鬥,緊接著就是躺著過日子。
到了自己這,反倒是變了樣。
得好好地反思反思,到底是那一步做錯了。
不過……
這其實也不怪他。
主要還是那些貴族的土地,你都不肯交出來,那我隻能把你們都殺了啊。
至於那些平民,大多都是被嚇跑的。
我又沒有讓人去殺你們,你們跑什麼?
隻能說……
這讓趙熙覺得有點苦惱。
不過算了!
就這樣破罐子破摔吧!
反正……
他有一個九州島的百姓來對大軍進行供給,就已經是足夠了。
想當年,日本花了足足數百年的時間,才讓大和民族壯大起來,而且把蝦夷從日本的核心地區,給趕到北邊去。
事實上……
趙熙才短短幾年,就把日本弄成這樣,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此時此刻的日本,沒了京畿地區的支持,這京都的貴族,也是一下子便變得拮據了起來。
每天餓暈的貴族,不在少數。
更遑論百姓了。
日本已經到了生死存亡最為關鍵的時期。
他們不得不做出選擇。
有說投降的。
有說把地交出去的。
有說奮死抵抗的。
有說退居關東平原的。
還有的人則是提議,要破壞掉宋軍在九州的糧倉。
不然……
人家一直都糧草充足,這仗怎麼打?
這九州島上的百姓,可真的是賣國賊啊。
其實……
倒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嘗試過。
他們真的派了人去勸那些百姓,你們不要再給宋軍繳納糧食作為賦稅了,你們都不知道他們在京畿地區的暴行。
可問題是……
百姓似乎表現得並不是很積極。
至於你說能不能找一個當地有威望的人來組織一下百姓,進行造反。
隻能說,那些比較有威望的、有實力的,都被趙熙給殺了。
而且……
百姓又不傻,人家二公八民,你們多少?
這也就使得這麼好的想法,直接不能用。
但是……
有一說一,倒也是促進了日本自我進行改革。
接下來……
充分地給予地方莊園主更大的權力,以換取他們可以保護朝廷。
隻是……
像是這種事,也就是一開始有點積極。
當受到了一次挫折之後。
這朝廷的威信已經開始一落千丈。
與此同時……
一些貴族,因為跟太宰帥有一點點關係的,便開始憑借太宰帥的關係,跳過朝廷,直接跟趙熙講和。
趙熙那當然是願意接納的。
主要是不接納也不行。
不接納的話,再打下去,這整個日本都得變成一片廢墟。
那自己當這個日本王,還有什麼意思呢。
還得再花個幾十、上百年,才能將這地方恢複過來。
不過……
接納確實也不是不可以。
可條件是,你這土地,必須交給朝廷。
由朝廷來統一進行分配。
對方也是表示,大宋官家之子說怎樣就怎樣。
這地方的豪強,倒是為自己謀得了一條不錯的生路。
然後,有一就會有二。
當得知他們當中居然有人叛變後,一開始所有人都肯定很憤怒。
不過後麵一想……
自己是不是也可以?
反正……
誰又願意真的一直侍奉天皇呢?
隻不過……
這把自家的所有開墾出來的土地,都交給朝廷,這實在是讓人心痛。
很快,隨著事情的進展,這日本各地的豪強便紛紛割據、獨立,投降的投降,不投降的,也就隻能是待在家裡,等著大宋軍隊的到來了。
這完全就是,能過一日是一日的態度了。
至於說作為此時日本最大的勢力,藤原家。
實際上,藤原家也想過要不要投降。
隻不過……
他們比天皇其實更像是日本的皇帝,他們又怎麼可能願意放棄自身的特權呢?
然後……
接下來便看到了,他們不得不讓人帶兵去收拾那些已知投降的。
日本的內亂,隻能說是進一步地升級了。
趙熙則是穩坐九州島。
九州島上,隻見一片和諧安寧。
百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隻可惜日本太大了。
從長度上來說,相當於兩個高麗。
平原麵積,更是倍於高麗。
要想統治如此大的一塊地方,關鍵交通還不是那麼地方便,出門要到彆的島上,就要坐船,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趙熙也很頭疼。
這接下來該怎麼辦?
當然!
以目前的時局,趙熙覺得,還是先把日本朝廷給消滅了吧。
消滅了以後,那些地主豪強便會群龍無首。
到了那時候,才好接著去談怎麼去統治的問題。
黎元十八年。
趙熙已經有意早點結束這場戰爭,因此,接下來也是安排了秘密投降過來的內鬼,將日本朝中的那些關鍵的大臣以及白河天皇全都給一網打儘。
十一月。
京都下起了雪。
這一年……
趙昕四十二歲。
李世民這一年,正好滅國高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