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大宋打遼國的時候,才會那麼地難打。”
“因為對方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草原鬆散的部落了。”
“而是一個有組織的朝廷。”
“一旦這個朝廷賞罰分明,從製度上保證隻要你打仗打贏,就能升官。”
“那手底下的人,就會成為一個個殺敵更加勇猛的人。”
“事實上……遼國之所以那麼強,能與大宋形成南北朝的局麵,就是因為他們吸收、學習了許多中原的技術跟製度。”
“而我們,應當要吸取這個教訓。”
“儘可能地不要給我們的對手任何可以學習的機會。”
“為何說是‘儘可能’。”
“因為有些事,也不能蠻乾。”
“總之……你要想成為掌控這個世界的人,你就得對這些東西,自己做到心中有數。”
……
跟趙哲說完了這些後。
接下來……
趙昕便讓趙哲去招募人才,接下來,大宋需要更加深入地去掌控東南亞地區。
而且隻要一找到機會,就出兵去把對方給打了。
如果漢人不走出去,那當然沒有攻打對方的機會。
隻有走出去了,雙方有了爭執了,比如說對方打死了他們一個漢人,那趙昕就有借口去攻打對方了。
馬六甲海峽這麼好的地方,怎麼能讓三佛齊一個國家給獨吞。
這樣的好地方,趙昕覺得應該留在自己的手裡才是最好的。
至於說朱羅王國……
趙昕覺得,如果有機會,那也得去占上一塊地。
再不濟,弄一個租界,或者是大使館,那也是好的。
起碼得派個人,時刻了解當地的情況。
你要是連當地的情況都不了解,你怎麼找借口去維持正義,甚至是當世界警察。
至於說北邊的草原……
也是看情況吧。
事實上……
這北邊的草原,肯定也有一部分貧窮的牧民。
如果他們有人願意出海,那趙昕便可以拿他們來當打手。
很快……
趙昕便讓人去找到蘇軾,然後讓蘇軾去巡視阻卜部,烏古敵烈部等地。
然後跟他們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立下了招募的牌子。
像是東南亞的土地的開發,治安的維持,以及出海經商,其實都需要人。
至於你說,能不能適應氣候……
那其實無所謂了。
反正……
死了也就死了。
就是拿來當成是廉價的消耗品來使用。
其實如果心黑一點,直接就可以把他們當豬仔來賣,也就是趙昕心善,才沒有那麼做而已。
經過了蘇軾的一番走訪調查。
最後年底上報回來給趙昕的數據是,人有還是有的,不過不怎麼多,也就是幾十個人吧。
畢竟……
人都有一種不怎麼願意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的慣性在。
這幾十個人,有一半還都是蘇軾憑借個人關係給說來的。
至於剩下的那一半……
那完全就是富有冒險精神的人,這樣的人,天生就是向往外麵的世界的。
一聽說有這樣的機會,反正在家裡呆著也沒什麼意思,那就去嘗試一下。
第二年。
這幾十個人就被帶到了幽州城。
趙昕也是親自麵見了他們,然後問他們都想做些什麼。
有以下這些選項:
第一,去琉球當安保,保護百姓開墾田地,每年能掙五十貫。
第二,也可以去當開荒的,現如今琉球已經開得差不多了,下一步就要到琉球南邊的島嶼——小宋島,每年也是五十貫,不過視開荒的效率,說不定能漲漲價。
第三,去東南亞各島,駐紮,成為大宋駐外辦事員,了解並且及時上報當地的情報。當然!這個主要還是負責安保工作居多,因為真正的駐外辦事員,那肯定還是以大宋的官員,文人為主。
然後所有人也是紛紛認領了自己的職位。
選開荒的一個都沒有。
倒是這琉球跟東南亞各島的,差不多一半一半。
等確定好了以後,趙昕便當場給他們發工資。
緊接著……
再讓趙哲去對其進行安排。
其實……
你非要說的話,一年五十貫,還不如在草原上放羊。
因為雖說草原上羊的價格很賤,一隻也就五百文左右,那你放一百隻,那總沒問題了吧!
但是……
怎麼說呢!
有一部分的牧民,可能家裡一共也就二三百隻羊。
就算一年生一百五十隻,要是有點什麼災荒的,也很難說過得好。
你更彆說,一戶人家可能也就這麼多,這要是家裡兄弟多的,還真的不如出來打工。
因此……
這一年五十貫的收入,對普通牧民而言,其實還是可以的。
至少……
相當於在自己老家養了一百隻羊了。
很快,兩個月後。
這些人便開始陸陸續續地上崗。
趙昕也吩咐人時刻關注著他們。
要是辦好了!
以後便可以在草原上推廣起來,吸引更多的人去琉球、去東南亞。
當然!
這主要還是對那些確實貧窮,走投無路的才有用。
真要有出路的,那當然還是留在草原,留在自己的家鄉更好。(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