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的種類那可多了,各式各樣,有化學、物理、生物等等。
他得先確定下來具體是哪一類的。
“生物醫藥實驗室。”
劉淼說著,拿出手機翻了翻,找到一張照片,然後將手機屏幕對準於大章:
“你看,就是這家實驗室,是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於金陵大學。”
不是鬆海本地的?於大章仔細看了看手機屏幕上的照片,確實有金陵大學的字樣。
金陵距離鬆海三百公裡,這個距離對於劉琪這種常年坐飛機的人不算遠。
就算是開車,三個多小時也能到了。
劉琪隻捐款過一次,還是一家和醫藥有關的實驗室。
有這麼巧合的事嗎?
最重要的,捐款時間正好發生在劉正陽死前的第九天。
這九天裡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如果是一家其他類型的實驗室,於大章還不至於這麼猜疑。
這麼重要的線索當然不能放過。
“你得出趟差了。”於大章指了指劉淼的手機屏幕:
“去金陵大學,調查一下劉琪和這家實驗室有沒有過業務往來。”
“或者說……”
“劉琪有沒有在私底下和這家實驗室做過某種交易。”
這條線索如果查實了,就是一個天大的驚喜。
自打接手這起案子以來,於大章一直在做的,無非就是找線索、推理、調查……
而做這些,最終想要達到的目標就是找到證據。
沒有找到實際證據,推理的再多也沒用。
劉淼本就是跟著劉琪這條線的,聽到於大章的命令,立刻明白了他話裡的意思。
“我馬上就出發。”
這也是個雷厲風行的人,說完就起身準備出發,但在即將出門前,他又回頭猶豫著問道:
“是暗查,還是亮明身份?”
“不用那麼麻煩。”於大章笑了笑:
“直接以警察的身份去查就可以,如果條件允許,儘量把動靜鬨得大一點。”
劉淼聽到後,愣了一下,隨即想到什麼,也跟著笑起來:
“你這是要故意打草驚蛇啊。”
還挺機靈……於大章微笑著點了下頭。
和聰明人說話就是輕鬆,不用費力去解釋,稍微提示一句,對方就會明白自己的意思。
劉淼走後,於大章打開小本子,用筆在劉琪的名字後麵標記上一個加號。
範圍逐漸在縮小……他在心裡盤算著。
如果說之前嫌疑人鎖定在劉琪、劉思遠、管家三個人之間。
那現在就隻剩下兩個人了。
劉琪姐弟兩人!
管家作為一枚棋子,已經可以排除在外了。
目前來看,劉琪的嫌疑最大。
劉正陽去世前留下的那些遺言,都隻不過是出自劉琪一人之口,完全是她的一麵之詞。
而後續關於遺產的分配事宜,更是由她全權負責操辦的。
雖說從表麵上來看,這份遺產分配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
甚至劉琪還在其中吃了些虧。
但恰恰正是她超乎尋常的大度表現,反倒令人生疑。
還有她的那一次捐款行為,明顯是帶著目的性的。
之前調查的警員之所以沒查到這裡。
一是劉琪沒有殺人動機。
而且她還是報案人,這起案子如果不是她報警,那這樁案件壓根兒就不會立案。
二是之前的警員沒有查到藥物掉包這一事實。唯有確定劉正陽所服用的藥物曾經遭人掉包替換過,才會對劉琪捐款藥物實驗室產生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