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一眾鄉紳和裡正也都趕來過來,報:“張將軍,白裡長,我們已經組織起來人手,青壯大約有五千人,老人婦孺有兩萬。”
張鄴微微點頭,目光掃過眾人,說道:“各位鄉親們能如此迅速地組織起來,我很是欣慰。
這五千青壯,就是我們抗擊宋家軍的中堅力量。
我們要對他們進行合理的編排和訓練,讓他們成為一支有戰鬥力的隊伍。”
白駒異在一旁補充道:“而且,這些青壯大多熟悉本地地形,這是我們的優勢。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在山林中設置伏兵,讓宋家軍陷入我們的包圍圈。”
白遠卻眉頭一皺,有些為難地道:“張將軍,人數沒問題了,隻是棟川鎮並沒有這麼多兵器。”
他說得是實情,鎮裡一般沒有常備軍,常規的兵器一般也就沒有多少。尤其對於普通人來說,基本不會購置兵器。
鎮裡的財主和鄉紳家裡有兵器,但也隻數十把,根本撐不起五千人使用。
一位鄉紳上前一步,躬身說道:“張將軍,我家中還有一些錢財和物資,願意全部貢獻出來,用於購買武器和裝備,武裝我們的青壯。”
其他鄉紳也紛紛表態,願意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白駒異做過州府,也曾給荊國做過後勤補給,他道:“感謝各位鄉紳的大力支持,但是眼下即使去花錢也無法大量購買,因為沒有購買的源頭商,哪怕是要鐵匠鋪現打,沒有十天半月也做不出來的。”
他說的是實情,眾人也不得不接受現實。
張鄴想了想道:“何不征集各家的菜刀和鋤頭作為兵器?”
一位上了年紀的裡正道:“張將軍有所不知,棟川鎮比較窮,各村也就兩三步菜刀,平時做飯鮮少用刀的。”
“啥?”張鄴聽了極為震驚,不可思議。
又聽那位裡正繼續道:“至於鋤頭?老漢種地幾十年了,都還不不知道什麼事鋤頭?”
敢情這世的人還沒有鋤頭,張鄴心中如是想,但也不得不接受現實。
好在他想到了前世的曆史中有一個揭竿而起的典故,隨即,他眼中一亮,說道:“沒有菜刀和鋤頭,我們就用竹竿!”
“竹竿?”
眾人一陣不解,紛紛投來疑惑的目光。
白駒異老臉皺起眉頭,率先問道:“張將軍,這竹竿如何能作為兵器?它既無鋒刃,又無銳利之處,怎能上陣殺敵?”
白遠也附和道:“是啊,張將軍,我們棟川鎮如今危在旦夕,可不是鬨著玩的時候。這竹竿看似脆弱,怕是不堪一擊啊。”
一位鄉紳也搖頭歎息:“張將軍,並非我們不信任你,隻是這竹竿實在難以擔當重任。若是以此禦敵,恐怕會讓我們陷入更大的困境。”
裡正們也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一位年長的裡正站出來說道:“張將軍,我們棟川鎮素來以農耕為生,對這竹竿也隻是用來挑水、擔柴。若要將它作為兵器,實在是聞所未聞。”
吳羅剛更是滿臉疑慮:“張兄弟,你是否有什麼特彆的想法?但這竹竿看起來確實不像是能打仗的樣子。”
麵對眾人的質疑,張鄴卻不慌不忙。
他微微一笑,說道:“各位稍安勿躁,聽我解釋。這竹竿雖看似簡單,但隻要把它歇著削斷,就是一杆尖銳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