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緣道:“我不過一修行道童罷,當不得帝君存相見之心。”
天蓬真君朝真人拜禮,說道:“早聞真人道心不移,今方見之,傳言果真不假,真人修行至今,有千餘年,成道以來,亦有些年數,此等我皆有聽聞,初時聞聽真人常常謙遜,我尚有思慮,謙遜一時是好,謙遜多時是偽,然我今時見得真人,方知得,若能修持謙遜之心,不敢為天下先,亦為道心不移。”
薑緣說道:“當不得真君如此稱讚,真君能有今時這般修行,亦是道心不移之輩。”
天蓬真君聞聽,沉吟少許,笑道:“道心不移?或許當如真人所說,我亦道心不移之輩,誓掃清群魔,救護眾生,永興正道,但有妖魔教所知,定斬不赦。”
言說間,天蓬真君殺氣騰騰,教青牛見之,有些畏懼。
薑緣見真君這般模樣,暗自感歎真君嫉惡如仇,他拜道:“與真君比較,我卻落了下乘。真君道心,以救護眾生,斬妖除魔,我之道心,卻修得己身。”
天蓬真君搖頭說道:“真人不可如此言說,你我所修不同,所求不同,怎可一概而論?”
薑緣本還要說些甚。
忽有仙童來報,紫微大帝宣詔真人前往。
薑緣不敢有誤,與天蓬真君言說一二後,即行到殿前,他方是走入,便見紫微大帝高坐上位,左右有星宿看護。
真人上前拜禮,說道:“廣心拜見帝君!”
紫微大帝說道:“且起。真人,早聞你名,今方得見。”
薑緣說道:“帝君,乃我無有緣法,故一直不曾與帝君相見,今苦修良久,得了些許門道,方才修出個一二緣法,方得麵見帝君。”
紫微大帝搖頭道:“真人,當不得此說,我早聞你道心不移,許久前便有心要見你,但聞玉皇大天尊二請你而不得,故方才歇了心思。真人,我此方教你來,卻有事欲問你。”
薑緣拜道:“但請帝君問之,我定知無不言,言無不儘。”
紫微大帝說道:“有聞南瞻部洲大唐皇帝,曾以真經與真人交換禳星之術,此事不知真人可能與我細說?”
薑緣聞聽,自無不允之理,他即是將他與太宗相見之事,悉數告知於紫微大帝。
紫微大帝聞聽,歎息一陣,遂說道:“真人,我曾有聞,真人乃南瞻部洲生人,可是有誤?”
薑緣答道:“帝君,我未曾修行前,在人世裡,確是南瞻部洲生人,不曾有誤。”
紫微大帝問道:“真人乃南瞻部洲何處生人,俗名為何?”
薑緣說道:“回帝君,我曾為南瞻部洲豫州生人,俗名薑姓,名緣。”
紫微大帝點頭說道:“真人曾為南瞻部洲生人,自知南瞻部洲,但真人以觀,南瞻部洲生人,為何難以渡之?”
薑緣聞聽,行禮答道:“帝君,苦海無邊,非以南瞻部洲一處,但苦海之中,何處易渡之?”
紫微大帝深有所感,說道:“真人所言甚是有理,苦海之中,何處皆不易渡,縱有神通之輩,若親入苦海,亦教苦海所害,沉淪其中,再不得自在。”
薑緣深知紫微大帝所言為真,他行走人間時,此等之事,他亦曾見得,如是那書生與龍王之事,龍王渡書生出苦海,怎料書生倒打一耙,將龍王拉入苦海。
紫微大帝說道:“我雖知苦海難渡,但不可不試,今我當親往,恐紫微宮無人坐鎮,不知真人可願歸天,代我鎮守紫微宮些許時日,以待我歸?”
薑緣聞聽,仍是婉拒,隻道他一心修行,不曾有他念,且推舉天蓬真君坐鎮,他雖不曾與天蓬真君比鬥,但他知得,天蓬真君本事定是不俗。
紫微大帝聞聽真人這般言說,隻得以放真人離去。
薑緣拜禮後,離去紫微宮,與青牛同是朝天界外而去,意返三星仙洞。
紫微大帝目送真人遠離,笑道:“真人果真了得,玉皇大天尊第三請,不知何時落下,但大天尊三請,真人必是歸位。”
有星宿問道:“帝君,真人雖是了得,但紫微宮中,與之相較者並非未有,如天蓬真君,便不輸於真人。”
紫微大帝搖頭說道:“比不得。”
星宿不解,問道:“帝君怎說?”
紫微大帝說道:“真人識全真數,身有緣法,成大法力者,無外一二劫間,天蓬雖有些能耐,但若論法力,難勝真人。”
星宿等皆是不明所以,但卻並未在此事上過多言說,而是紛紛請命,欲與紫微大帝同是下凡,護衛在旁,不使紫微大帝受難。
紫微大帝說道:“你等可知,此去非是戲耍,你等若是下凡,但有不察之時,則必是身陷苦海,如此你等亦是願得?”
星宿聞聽,無人退縮,但請命護衛帝君。
……
卻說真人與青牛離了天宮,駕雲往靈台方寸山而去。
青牛駕雲間,與真人談說,說道:“真人,我果不曾與你胡言,那紫微大帝甚是肅正,其設席相待,多以正事,且不留你多言,但你說完事兒,即要將你遣走,半分人情不講。”
薑緣笑道:“紫微帝君這般乃實事求是,怎個有不好之說。”
青牛思慮片刻,搖頭說道:“我卻不喜這等,真人,我亦常隨老爺赴宴,但有宴席,則必以談說取樂為先,再談正事,似紫微大帝這般,我頭回所見。”
薑緣道:“紫微大帝有大慈悲,其不願多做他事。”
青牛說道:“真人,若是他日外出,你可要與我分說,若是再來見紫微大帝這種,我卻是不來。”
薑緣笑著說道:“此乃謹言慎行之說,我本無意教你前來,乃你主動請纓,我方才與你同來。”
青牛聞聽,默不作聲,隻道來日若是廣心再要外出,他定要問個明白再是說去與不去,絕不可再似這次一般。